在西醫治療過程中,有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瀉、腸炎,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反應,特別是年紀大的病人,有的人一天拉五六次、七八次、十次。這與腸道菌群的失調、腸道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受損相關。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中藥如何治療呢?
首先,從中醫病機來講,脾虛濕盛是腹瀉的基本病機,且脾虛可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腸道菌群失調。所以我們要調節腸道菌群失調,用的治療原則就是健脾、利濕、扶正、減毒,以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加減。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用黨參、淫羊藿、山藥、大棗、制甘草、芍藥、黃柏等來健脾利濕、扶正、減毒、除濕,進行加強治療。
病例分享
一55歲女性患者被診斷為右肺腺癌,伴有雙肺轉移,經過4個療程的化療后,發現肺部結節增大,雙肺轉移灶變化不大,很明顯——化療效果不好。隨后又進行免疫治療,又出現嚴重腹瀉:每天要跑七八次廁所,晚上睡覺也受到困擾。
很多女性在更年期會出現便秘癥狀,和我們的生理機能有很大關系。這個年齡的女性激素水平紊亂,再加上腸道分泌液減少,因此很容易出現便秘。那么這個患者在經過免疫治療后出現了腹瀉,我們首先考慮到是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后出現的副反應。
患者來診時,自述渾身不舒服,難受,吃不下飯,舌苔白、厚、膩,脈也很弱,以扶正健脾、利濕和胃為治療原則開方。
一個月后,患者復診,精神狀況明顯好轉,大小便也恢復正常,食欲正常。再次進行調方一個月,后面患者沒再出現類似癥狀,恢復良好。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藥在緩解患者接受西醫治療后的副反應還是有其獨到療效的。
有些患者在服藥后也會和我們說,李大夫,為什么我喝了藥后會嘔吐?我就會問他什么時候喝的,患者說,我剛吃了飯就趕緊喝了,怕一會飯消化了有腸胃反應。
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我們在剛吃完飯的時候,胃處于充盈狀態,而中藥也有一定的量,本來胃就很飽脹,再加上一大碗中藥,會造成胃的過負,腸胃反應重的一些患者機就會出現嘔吐。所以,一般情況下,飯后半小時再喝中藥,溫服,涼的中藥也會導致不適,出現腹瀉等情況。另外空腹喝中藥也是不可取的。
還有一些患者,覺得不能浪費,一煎藥就是一大鍋,五六百毫升,全喝下去,立馬就覺得胃不舒服了。大家想一想,就算不是喝中藥,喝水一下子喝五六百毫升都會覺得胃部不適,更不要說中藥了。所以,大家要記住,我們把藥湯濃縮一下,每次150毫升左右即可。
還有一些病情比較重,或者消化道腫瘤的患者,本身飲食就不太好,還有一些胃癌患者切除了部分胃,胃容納量小的患者,就連150毫升的藥都喝不下去,這怎么辦?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少量多次服用,比如說我們將150毫升分成80毫升,分兩次服用,保證總量就可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