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認為痰就是從呼吸道里咳出來的液體,這是現代對痰的認識。
其實在傳統中醫學里面,“痰”濕一個特殊的名詞,不僅指我們咳出來的痰液,還是我們體內的一種病理產物。
中醫認為“痰”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的一種病理產物。
我們經常會聽到“痰濕”這個名詞,“痰”和“濕”其實都是我們機體水液代謝失調引起的,除了“痰濕”之外,還有“水”和“飲”兩種病理產物。
當我們的機體水液代謝失調時,水液不能正常運行,在體內某處積聚,就會產生“濕”,濕邪凝集就會產生“水”,水液積存就會產生“飲”,飲邪日久就會凝練成“痰”。
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機體水液代謝失常,而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以及三焦有著密切的聯系。
肺主宣降,有敷布津液,通調水道的作用;脾主運化水濕,是吸收、傳輸水液的重要臟器。
而腎則主水液蒸化,被臟腑組織利用后的水液從三焦下行而歸于腎,經由腎陽的蒸騰氣化作用,分為清濁兩部分。清者,再通過三焦上升,歸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濁者變成尿液,下輸膀胱,從尿道排出體外,如此循環往復。
所以肺、脾、腎及三焦功能失常,都可以聚濕而生痰。痰形成后,會隨氣機升降流行,內可留于臟腑,外可到達筋骨皮肉,泛濫橫溢,無處不到。
所以說,痰可發生在機體的任何部位。
那又有人問了,這些痰都是能看見的嗎?
當然不是,痰可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指視之可見、觸之可及、聞之有聲的實質性的痰濁。像我們咯出或者嘔吐出的痰液。
無形之痰是指由痰引起的特殊癥狀和體征,只見其癥,而不見其形。痰作用于人體,可表現出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惡心嘔吐、神昏譫狂等,多以苔膩、脈滑為重要臨床特征。
所以說很多人并不會吐痰,但是身體里依舊是有“痰”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