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確切的病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但發病相關危險因素相對來說比較明確,針對這些危險因素,有針對性采取措施,盡量遠離或避免接觸/暴露在這些危險因素中,就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15種常見癌癥的高危因素
年齡是多數癌癥的共性危險因素,中老年人(40歲以上)有更高的癌癥風險。
心理因素也是共性危險因素,不良的負面情緒,長期壓力大,得不到緩解釋放,積累下來,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1、頭頸癌
吸煙,飲酒,果蔬攝入偏少,嚼檳榔,HPV(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電腦輻射(頭頸部放射治療史),癌癥家族史。
2、肺癌
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長期吸煙(超過20年包,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長期被動吸煙,長期工作在密閉環境中、長期工作在粉塵顆粒較多的環境中或其他的職業暴露史(石棉、鎳、鉻、氡等),室內裝飾材料空氣污染,接觸廚房油煙,室內明火燃煤取暖,居住地大氣污染嚴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3、食管癌
生活在食管癌高發區,不良飲食習慣(腌制品攝入過多、喜食燙食熱茶、高鹽飲食、食物粗糙、進食快),吸煙,重度飲酒,食管癌家族史、食管癌前病變(食管慢性炎癥、胃食管反流性病、食管賁門失馳緩癥、食管疤痕狹窄、食管白斑病),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等。
4、胃癌
不良飲食習慣(飲食不規律、飲食過快過飽、暴飲暴食等)、飲食不潔、熏制、鹽漬腌制等高鹽食物、新鮮蔬菜水果攝入少、營養失衡或缺乏、吸煙酗酒,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中度或重度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或良性疾病胃手術后殘胃、胃癌術后殘胃,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Hp)感染。
5、肝癌
長期飲酒、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血吸蟲、酒精性、原發性膽汁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藥物性肝損患者,遺傳性代謝病患者(包括血色病、糖原貯積病、酪氨酸血癥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飲用水污染,肝癌家族史。
6、大腸癌
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高糖飲食、低纖維飲食(新鮮蔬菜水果吃得少,愛吃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缺乏運動,久坐,肥胖、吸煙、飲酒、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結腸腺瘤、克羅恩病,大腸癌家族史。
7、胰腺癌
長期吸煙、嗜酒,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三高”飲食,慢性胰腺炎反復發作,糖尿病史,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糖尿病,肥胖,胰腺癌家族史。
8、膀胱癌
長期接觸染料、橡膠塑料制品、油漆、皮革、殺蟲劑等職業接觸史,長期吸煙,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膀胱炎、長期殘余尿及異物刺激(留置導尿管、膀胱結石)、有憋尿習慣、長期尿道梗阻,盆腔放療史,長期過多飲用咖啡、長期使用染發,膀胱癌家族史。
9、腎癌
吸煙、肥胖、高血壓及抗高血壓治療、糖尿病、高脂肪飲食、職業暴露長期接觸鎘、焦碳、氯化有機溶劑、石油化工制品等、腎癌家族史等。
10、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家族史,50以上尤其是70歲以上老年男性,肥胖,長期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攝入,吸煙,長期大量飲用烈性酒,久坐,缺乏運動,飲水過少,憋尿,有前列腺增生肥大癥等。
11、乳腺癌
乳腺癌家族史,曾患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者,攜帶BRCA1/2基因突變,既往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生育相關因素(初潮年齡早、使用口服避孕藥、初次生育年齡晚/未生育、無哺乳史等),重度乳腺囊性增生病,體重指數(BMI)較高、中心型肥胖,吸煙飲酒。
12、卵巢癌
卵巢癌家族史、遺傳性位點特異性卵巢癌綜合征、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綜合征,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延遲、未產不孕、長期使用促排卵藥物,高脂肪飲食、肥胖等。
13、宮頸癌
宮頸癌家族史,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吸煙,首次性生活過早、性行為混亂、多個性伴侶、濫性,丈夫婚外性行為、丈夫陰莖癌、丈夫或性伴侶陰莖包皮垢,有宮頸病變史。
14、子宮內膜癌
未生育或少育、初潮早或絕經延遲、內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過量、長期服用三苯氧胺、肥胖、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飲食、高血壓、糖尿病、盆腔放射史,卵巢癌家族史、林奇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史。
15、皮膚癌/黑色素瘤
經常陽光暴曬,過度紫外線照射,暴露于電離輻射,長期接觸或暴露某些化學物質(比如瀝青、焦油衍化物、砷劑、多環芳香化學物等),吸煙,免疫缺陷,曾患有皮膚癌,患有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疤痕、瘺管、盤狀紅斑狼瘡等,足底/掌心等易摩擦部位長痣。
要特別強調的是,以上所說的高危因素有的相當明確,有的還不是很明確,尚存有爭議,只能作為參考。另外,高危因素只是說明有更高的患癌風險,危險因素越多,患癌風險越高,但不等于一定會得癌,只是提醒你要更重視和提高警惕,做好防癌措施,盡可能遠離這些致癌因素,有的所謂高危因素非人力所能控制,那就做好體檢和篩查,關鍵是心理要重視。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