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難啃的骨頭

    【張博士觀點】

    • 肺癌骨轉移發生率高達36%,是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一旦發生骨轉移,患者預后極差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療法顯著提高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然而,盡管在一些接受 ICI 治療的患者可以實現長期生存,但只有約 20% 的 NSCLC 患者可以體驗到這種臨床益處 。
    • 識別預測 ICI 療效的分子生物標志物仍然至關重要。研究表明,ICI 療效與腫瘤免疫微環境 (TIME) 特征和一些癌癥遺傳變異相關,包括腫瘤或免疫細胞上的程序性死亡配體 1 (PD-L1) 表達、腫瘤突變負荷 、錯配修復和微衛星不穩定狀態、EGFR、STK11或KEAP1突變等。遺憾的是,這些標記都沒有達成共識。
    • 回顧性研究發現骨轉移 (BoM) 是免疫治療不良臨床結局的獨立預后因素,這與BoM 患者中 PD-L1 的表達較低,骨的“冷”腫瘤瘤免疫微環境 (TIME)有關。
    • ICI 與化療、抗血管生成或雙膦酸鹽的組合可能為 BoM 患者提供治療優勢。

    論文文獻

    中文標題:骨轉移可減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并表現出“冷”免疫特征

    英文標題:Bone metastasis attenuates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displays "cold" immune characteristic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雜志名稱:Lung cancer (Amsterdam, Netherlands)

    影響因子:5.705

    發布日期:2022年03月10日

    中文概要

    本研究旨在評估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結局的臨床特征,以及腫瘤免疫微環境(TIME)的潛在機制。

    回顧性分析接受ICI治療的144例患者。

    使用多重免疫熒光(mIF)染色法依次檢測其他60例未經治療NSCLC患者腫瘤組織中10種免疫抗體的表達。

    分析臨床特征與ICI治療結局和TIME特征的相關性。

    多變量logistic和cox回歸分析顯示,骨轉移(BoM)對疾病控制率(OR=0.32,95%CI 0.13-0.82,P=0.018)、無進展生存期(HR=3.44,95%CI 1.97-6.00,P<0.001)和總生存期(HR=3.24,95%CI 1.62-6.50,P=0.001)有不良影響,與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表達無關。

    BoM患者PD-L1顯著降低,mIF染色中證實了TIME的這種異質性,其中36例(61.0%)患者為免疫亞型A,所有檢測到的免疫標志物均低表達,類似于“冷”腫瘤,簇B中23例(39.0%)可能為“熱”腫瘤。

    免疫亞型A中更多的患者為非吸煙者(63.9% vs 39.1% ;P=0.063)、BoM(66.7% vs 21.7%;P =0.001)、Ⅳ期(88.9% vs 65.2%;P=0.045)和腺癌(91.7% vs 69.6%;P=0.037)。

    多因素logistic回歸表明骨轉移與“冷”免疫特征獨立相關(OR=0.19,95%CI:0.04-0.84,P=0.028)。

    ICI治療期間化療/抗血管生成聯合治療或使用雙膦酸鹽可顯著改善骨轉移患者的臨床結局。

    研究結果表明,BoM對ICI治療NSCLC患者的臨床結局有不利影響。

    腫瘤免疫微環境的“冷”特征可能是ICI在骨轉移性NSCLC患者中療效減弱的潛在機制。

    原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30632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