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氣溫由熱轉涼,人們飲食習慣也應隨之有所改變。
秋季如何養生?
梨、甘蔗、牛奶、茭白、銀耳等秋季食品,
該怎樣為自己和家人選擇?
防秋燥:以小清新食品滋潤為主,少食辛辣
秋季空氣濕度小,氣候干燥,整個秋季都應注重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中醫認為,秋主收藏,西風凋涼,是養肺護肺的季節,多吃白色系食物,不宜辛熱,如姜蒜等香辛料,以防秋燥。
人們可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選擇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等清新平補之品。
梨:緩解燥咳效果好
入秋,人們的身體需要滋潤,特別是本身氣管不太好的人,更應該早些進行預防,避免加重發病的可能。
梨是一種非常好的水果,它能健胃潤肺,而入秋食梨正是時候。
梨除了生食外,也可以削片煲湯,在臨睡前飲用,有潤肺、滋潤大腸、化積食之功。
如不慎患上燥咳,可用生梨和川貝母加冰糖燉湯喝,療效不錯。
甘蔗:對小便不利相當助益
甘蔗具有滋養、解熱、生津、潤燥之功效。
對于發燒傷津、胃熱口苦、大便干燥、小便不利、反應嘔吐、肺熱咳嗽等有相當助益。
在秋燥時節,飲甘蔗汁最好,喝甘蔗汁可以除去內臟燥熱,促進排尿。
在選購甘蔗時,遇到甘蔗發紅一定不要買,因為發紅實際上是霉變的一種表現,會分泌有毒物質。
牛奶:滋潤皮膚、毛發
在秋季,空氣濕度相對較低,人體肌膚很容易缺水,隨著水分流失,人體的很多營養也隨之消失。
牛奶不僅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而且人體對牛奶營養的消化吸收率達92%
所以秋季飲奶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利,具有補虛、益肺、潤皮膚、解熱毒及潤腸通便的功效。
因此,秋燥造成的皮膚干燥,可以多飲牛奶或者最好是鮮奶,可達到補益氣血,滋潤皮膚、毛發之效。
銀耳:改善秋燥造成的皮膚瘙癢
中醫傳統的“銀耳燉冰糖”可治療支氣管炎的咳嗽、痰多。
另外,銀耳對于皮膚干燥引起的瘙癢癥,也有一定的療效。
多食銀耳也可使皮膚白嫩而富有彈性,可以改善秋燥造成皮膚的干燥、瘙癢。
百合:寧心安神
當季節轉換時,人最容易睡眠不好,再加上秋燥逐漸加重,這也是年輕白領出現秋乏的原因。
百合性味甘微苦,除了能潤肺止咳,也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等。
常見的百合湯、百合粥都有一定的功效。
淮山蓮子湯:調養“津枯血燥
山藥性能滑潤,而蓮子具有健脾固腎之功效。
在秋天,健康人多食淮山蓮子湯,不失為良好的滋養補品。
而對于久熱不退造成“津枯血燥”者,利用淮山蓮子湯調養也適宜。
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