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病人,十年前口腔上長了一個黑的小點,最開始不知道是什么,疑惑是不是長了顆痣,因為沒有癥狀,就沒有在意。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告知先觀察,等痣長大了再說。
過了兩三年,這個“痣”慢慢的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指甲大小的小包塊,就去醫院做了手術,也未做后續治療,醫生叮囑定期檢查即可。
在后面幾年中,患者也定期去檢查,結果也都非常穩定,沒有惡變跡象。由于手術切除的時候就不是惡性腫瘤,再加上一連幾年的檢查結果都正常,也就放松了警惕。
最后,患者于21年9月因口腔疼痛去醫院檢查,最終確診黑色素瘤。
其實在臨床中,口腔長黑色素瘤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見的,除了口腔,這種黏膜的黑色素瘤還可能發生在鼻腔、外陰等位置。
嘴里長了個包,為何演變成黑色素瘤?
其實我們看這個患者的描述上看,最開始口腔長得并不是惡性腫瘤,但是由于口腔是一個身體內部與外界相連的通道,在頻繁而長期的刺激下,比如反復的潰瘍,喜食熱燙食物、刺激食物等等,再加上后續未沒有做康復治療,疏于觀察,最終發展成惡性腫瘤。如果能及時干預調理,或許不會發展到惡性腫瘤這一步。
癌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人的身體健康狀態也不是一下子就從健康變成癌癥的,在癌癥之前,其實有一步后悔路,那就是癌前病變。
這些疾病都是癌前病變,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1、慢性萎縮性胃炎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腸化生、萎縮性胃炎等等都是癌前病變,這類疾病往往在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休息不夠的白領人群中更常見。現代人由于工作、學習、生活壓力大,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胃病,如果有胃部不適,不要拖延或認為正常,而是要及時進行胃鏡檢查,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學會釋放壓力。
2、各種腸、胃、膽囊息肉
臨床上,很多癌癥的發生都與息肉有關,比如腺瘤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大概在10%~25%,是非常危險的一類息肉。
3、黏膜白斑
發生在口腔、食管、子宮頸、外陰等處的白色斑塊可轉化為鱗癌,尤以外陰部多見。當發現身體部位出現莫名其妙的斑塊,要盡快就醫。
4、肝硬化
很多肝癌患者是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發展而來,代償期的肝硬化預后是比較好的,但如果發展到失代償期肝硬化, 就比較危險了。為了避免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在慢性肝炎這一步,就應積極配合治療。
5、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容易誘發食管癌,癌變幾率要比普通人群高幾十倍,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喜好吃熱辣燙食物、腌制食物的人群患食管癌的幾率比其它人多好幾倍。
出現這些癥狀時,也要注意:
1、長久不愈的口腔潰瘍
很多人出現口腔潰瘍是因為不小心咬到了導致的,一般一周之內就會痊愈,慢一些的2周之內也會痊愈。但如果超過這個期限,潰瘍還是沒有愈合,甚至疼痛加劇,最好排除下口腔癌的可能。
除了潰瘍,如果口腔內出現水腫、糜爛、白斑等癥狀,治療2-4周后仍未痊愈,也要注意。
2、短時間內,體重大幅下降
當沒有刻意減肥或者刻意控制飲食,卻突然出現體重的大幅下降,腦子就要敲響警種。臨床中有很多患者平時沒什么不舒服,或者因癥狀不嚴重沒有引起重視,等癥狀比較明顯時,病情已經拖延的比較嚴重了。
3、大便習慣改變
一般來說,如果飲食結構、作息等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排便是規律性的。如果出現黏液血便,便秘、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變細,次數突然增加等癥狀,就要警惕腸癌。
4、不明原因的出血
如果身體突然出現一些出血點,或者出現無痛血尿,絕經后陰道出血,夫妻生活后出血等癥狀時,這也是癌癥發出的一些預警信號。
癌癥的發生雖然隱蔽,但并非無跡可尋,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定期進行癌癥篩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癌變病變雖然不是癌,但離癌只有一步,此時如果及時干預,是能扭轉往癌癥發展的趨勢的。
在改變生活飲食習慣的同時,必要的西藥治療,中醫治療也必不可少的,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避免癌癥的“威脅”。自身免疫力提高了,身體環境得到改善,不再處于一種惡氣惡血的狀態,身體自會好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