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個很沒品的段子:為啥美國人的科技比中國人先進?因為當中國人睡覺的時候,美國人還在工作……這當然是玩笑話。
不過,不久前正當中國人民沉浸在久違的濃濃年味里的時候,美國臨床腫瘤協會消化道腫瘤專場學術會議,正在如火如荼地召開。今年的消化道腫瘤年會異常精彩,一下子公布了多項重磅研究成果。除了幾個朋友圈和公眾號刷屏的大熱研究之外,還有幾個不起眼的陰性結果,個人覺得同樣意義深遠。
不少腫瘤病友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既然是中晚期癌癥了,只要身體扛得住副作用,多用一個藥,用更長的時間,總能取得更好的療效,總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這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一來增加藥物種類或者延長藥物療程數,大概率會增加不良反應,導致人體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傷更加嚴重,如果增加藥物用量所帶來的療效獲益不能超越毒性反應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那么最后不僅不能獲得額外的好處,甚至反而弊大于利;
此外傳統的單藥或者雙藥治療,就已經有可能誘導多重耐藥的癌細胞富集,這些癌細胞有可能對沒有用過的抗癌藥也已經有耐藥性,那么額外增加用藥的種類、用藥的劑量、用藥的療程數,從療效上分析,未必一定能有獲益。
這一次大會上公布的一項膽道系統腫瘤(膽管癌、膽囊癌、壺腹癌等)的3期臨床試驗,再一次證實了這個觀點。
目前晚期膽道系統腫瘤標準的一線治療是鉑類+吉西他濱雙藥化療(當然,過去幾個月剛剛批準的PD-L1抗體I藥聯合化療,是最新的標準治療,但是尚未得到大規模推廣),幾年前就有國際大專家發起了一項3期臨床試驗,檢驗在雙藥基礎上加上白蛋白紫杉醇,變成一個三藥聯合化療方案,看看是否能增加療效。
這個被稱為SWOG1815的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一共入組了441名初治晚期膽道系統腫瘤患者,2:1分組,實驗組294人接受三藥聯合化療,對照組147人接受雙藥聯合化療,結果發現:
兩組的中位無疾病進展生成期和總生存期均無統計學差異,也就是說多增加一個白蛋白紫杉醇,并不能延長這批病人的生存時間,療效上并未獲得額外的好處。然而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是明顯增加的,不管是骨髓抑制、腹瀉還是外周神經毒性,三藥聯合組相比于雙藥聯合組,都大幅度增加。
這個陰性的SWOG1815臨床試驗,再一次提醒廣大病友:不要盲目、擅自增加抗癌藥的用量,不管是增加抗癌藥的種類、劑量還是療程數,都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提高療效,反而大大增加了副作用,虧大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抗癌藥物的劑量不足,有時候也會讓療效大打折扣:
通常而言,早中期癌癥患者術后輔助靜脈化療、晚期實體瘤一線靜脈化療需要4-6個療程,而早中期術后輔助口服化療經常需要半年、1年。部分病友忌憚藥物不良反應,非常希望能減少劑量或者縮短用藥時間。
本次大會另一項Ⅲ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五年長期隨訪數據,告訴我們:隨意縮短抗癌藥的使用時間,造成劑量不足,會讓療效大打折扣,生存期明顯縮短。
中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術后,接受為期1年的替吉奧口服輔助化療,是最近十幾年來確立的標準治療。但是由于替吉奧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惡心納差、手足綜合征等不良反應,常常讓病友無法堅持完足夠的療程數;部分專家也嘀咕,是不是縮短用藥時間其實也不影響療效。
為了回答這個至關重要的臨床問題,七八年前,一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就啟動了起來,對比為期半年的口服化療和為期一年的口服化療,看看到底兩者療效如何?
這一次公布了這項入組了590名受試者,1:1隨機分組的大型Ⅲ期臨床試驗,隨訪滿5年長期生存數據(中位隨訪時間為6年)。結果發現:
口服化療半年組相比于口服化療一年組,5年無疾病復發生成率和總生存率均下降,分別從87.7%下降到85.6%,從89.7%下降到88.6%,而疾病復發風險顯著增加了38%。
基于這樣的結果,與會專家一致推薦,II-III期胃癌患者(哪怕是II期),術后應該接受為期1年的口服化療,不能輕易縮短用藥時長。
綜上所述,盲目增加抗癌藥用量可能增毒不增效,而擅自縮短用藥時長則可能大幅減效,那么對于普通病友而言,怎么知道到底用多少量才是最佳劑量呢?
很簡單:遵醫囑!負責任、有經驗、有職業操守的腫瘤科醫生,都是根據過去多年、多項臨床試驗反復檢驗和對比后,學術界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案(一般會寫在治療指南或者專家共識里)給患者開具抗癌藥物的。找一個你信任的醫生,盡量按照醫囑執行,就是目前你所能獲得的最佳用藥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