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經歷一些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取決于癌癥的種類、分期、治療方式等等因素。雖然這些副作用對每個患者來說都有所不同,但有些癥狀還是非常常見的,這些癥狀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影響患者的生存期。
首先是疲乏,腫瘤患者手術后會引起疲乏,原因包括:1.手術病人遭受巨大創傷,機體免疫力下降,體質虛弱引起乏力;2.進食量少,水電解質失衡引起乏力,常見的低鉀或低鈉性乏力;3.腫瘤生長消耗大量營養物質,機體營養不良引起的乏力;4.手術后部分化療藥物會引起嚴重乏力感,比如紫杉類化療藥,口服有些靶向藥物也會有嚴重的乏力癥狀,比如索拉非尼;5.化放療后出現骨髓抑制,白細胞低下,貧血,病人會有明顯的乏力感。
與一般的疲乏不同,腫瘤患者的疲乏發生快、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且不能通過休息來緩解。長時間會損害患者的日常生理功能,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影響臟器功能狀態及患者情緒狀態,導致體質、生活質量下降,甚至造成癌癥患者中途放棄治療,從而加重病情,增加額外的醫療費用。
想要緩解這種疲乏,要減少過度消耗體力的活動,平時可以通過玩游戲、聽音樂、閱讀等分散注意力。同時要加強營養,升白細胞及改善貧血,改善睡眠,保持樂觀的心態和良好的心情。
第二,疼痛,癌癥的治療是出現疼痛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放射性神經炎、皮膚炎;放、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等。有很多人認為癌癥引起疼痛很“正常”,病人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喊疼,忍一忍或許就過去了。不然,手術、外傷、生孩子、骨折等非腫瘤產生的疼痛大多隨著時間推移也就會慢慢消失,但是癌痛不一樣,腫瘤若存在疼痛就會相伴隨。對于患者而言,控制疼痛與控制腫瘤同樣重要。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最好兩者同步進行。因為只有把疼痛控制好,患者的狀態才會好,才更有利于腫瘤的治療。
第三,貧血。癌癥患者容易貧血,有可能是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了失血這種情況,因為癌癥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來控制,部分早期的癌癥手術效果好,在手術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血液流失情況,這樣術后患者貧血的概率也會比較高,這是血液流失帶來的影響。因此,有血液流失較多表現,應該注意身體養護,這樣才能夠盡快緩解貧血現象。
部分癌癥需要通過化療的方式進行改善,化學藥物除了殺滅癌細胞也會對正常的造血干細胞造成威脅,這樣身體造血能力降低,可能就會出現貧血表現,這是癌癥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現象。如果需要化療來改善病情,應該注意身體養護,積極提高造血功能,這樣才能避免出現造血功能障礙導致貧血現象嚴重。
貧血的飲食原則包括:注意平衡膳食,在此基礎上適量增加富含血紅素鐵、蛋白質、葉酸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及維生素C等促進鐵吸收的食物。
第四,便秘。患者化療期間所用化療藥、利尿脫水藥等可導致其氣虛下陷、腸道失潤、傳導無力,致大便秘結;止吐藥物致胃腸道功能低下;長春堿類化療藥物引起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都易引起便秘。同時,化療患者常常感覺疲乏無力,不愿下床活動,造成臥床時間延長,導致膈肌、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腹壓降低,腸蠕動不足,從而使排便動力不足,使糞便排不干凈,糞塊殘留,發生便秘。
癌癥患者能解決便秘這一問題呢?營養支持是患者康復的重要保障。化療患者的腸胃功能較差,進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同時,為了避免加重患者腸胃負擔,還需要少食多餐。此外,隨著患者不斷康復,還可以逐步讓患者進食一些富含粗纖維的豆類、時令水果等,以增強患者的食欲。并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在1日2000-3000ml。通過有效補充水分,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
同時,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最好的排便時間是早晨,不能強行憋便,這樣會讓毒素再次被身體所吸收,紊亂了排便時間,讓排便變得異常。大便的時候不能過度用力,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排便。排便的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時間太長的話會讓肛門過度充血,從而誘發痔瘡。排便后應該及時使用溫熱水清洗臀部以及肛門周圍,保持臀部的清潔和衛生。
腫瘤患者在治療中發生的這些副作用,除了自己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減輕癥狀外,治療還是主要的方式。中醫藥在解決癌癥這些副作用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醫藥可以減輕或改善腫瘤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提高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其他功能,緩解腫瘤患者的疲乏癥狀,減少感染的情況發生,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對放化療有非常好的減毒增效作用,在控制化療后骨髓抑制、解決消化系統反應、防治周圍神經毒性、減輕放射性炎癥等方面,均取得確切的療效。
同時,對于癌痛的患者中醫藥的方法也是安全有效,癌痛的病理性質總屬本虛標實, 大多是因虛而得病 ,因實而致痛,是一種全身屬虛 ,局部屬實的病癥。中醫藥可以減輕惡性腫瘤患者的疼痛。中醫藥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方法,在解決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生的副作用方面,正越來越多的被應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