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已經成為了常見病,據統計在中國每天有超過一萬人患癌,我國也是世界上癌癥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
一、中國癌癥地圖出爐
3月22日,《中華腫瘤雜志》發表了最新研究,文中公布了2016年我國惡性腫瘤流行數據,一年新增406.4萬例癌癥,死亡241.35萬例,首次提供了各省主要癌譜的流行情況。
每個省份主要流行的癌癥都不一樣,有些格外突出:
1、肺癌:幾乎全國高發,只有三個省幸免
2016年,肺癌發病人數最多,一共新發82萬人,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了西藏、甘肅、青海三個省份,其他省市發病都排第一名。
肺癌最危險的因素就是吸煙,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煙草的消費大國,且逐步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肺癌的發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現在工業發展迅速,汽車尾氣、工業廢氣排放等,均會導致肺癌風險增加。
2、胃癌:西北高發
2016年,胃癌新發39.2萬人,在青海、甘肅,它是發病人數最多的癌癥,也是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寧夏等第二大癌癥。
西北人特別愛吃烤牛羊肉,食物在高溫烤制時會產生苯并芘、多環芳烴等多種致癌物。且食物在烤制前會先腌制,導致亞硝酸鹽含量上升,而亞硝酸鹽與肉類結合會生成亞硝基化合物,該物質也是致癌物。西北地區流行高鹽飲食,長期保持這種飲食習慣,會導致胃粘膜受到破壞,患癌的風險也會提高。
3、結直腸癌: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高發
2016年新發40.8萬例,主要在經濟發達的地方發病較為嚴重,是北京、遼寧、上海、廣東、云南第二大癌癥。
結直腸癌是典型的富貴癌,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比較好,大部分人不必為了一日三餐發愁,甚至餐餐大魚大肉。長期保持“三高一低”(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模式,會導致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顯著增加。除了飲食模式以外,久坐不動、身體肥胖也會導致胃腸道蠕動速度變慢,增加腸癌的風險。
4、肝癌:西南地區高發
2016年,全國新發肝癌38.8萬例,內蒙古、吉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高發,發病人數排在所有癌癥第二名,它也是西藏的第一大癌。
這個結果相信很多人覺得詫異,為什么肝癌會在西藏高發?乙肝是肝癌最大的獨立危險因素,西藏73.1%的肝癌與乙肝相關。當地地理環境、衛生習慣以及醫療技術欠缺等因素導致西藏乙肝病毒感染率以及肝炎患病率高居不下。
圖源:中華腫瘤雜志
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并非不可預防,在生活中做好一些細節問題,對于預防癌癥有很大幫助。
二、如何預防癌癥?聽聽院士的忠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現如今已經94歲高齡,從事腫瘤防治工作已經六十多年,關于防癌他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小艾幫大家收集了一些,給大家參考。
1、堅持年年做體檢
想要早期發現腫瘤,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年進行體檢,進行體檢可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切不可一次體檢沒事就掉以輕心,要堅持年年體檢。
2、遠離致癌物質
①環境污染:日常要避免接觸多環芳烴、芳香胺類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多與環境污染、職業因素相關。
②有害輻射:電離輻射、熱輻射、慢性炎癥等刺激也容易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
③病毒、細菌: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相關、乙肝病毒感染與肝癌相關、HPV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相關等。
3、管住嘴,只吃七分飽
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相關,尤其是日常喜歡吃動物脂肪、紅肉、煎炸食物的人,更加需要控制自己。日常每頓飯保持吃7分飽即可,感覺吃的差不多了及時離開飯桌。
4、食物別裸露在廚房
廚房油煙內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將食物直接裸露在環境內會導致食物上也被污染,人在攝入后對健康不利。
在癌癥來襲時,身體會發出一些異常的信號表現,及時抓住這些信號或可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三、癌癥并非無跡可尋,這些都是它發出的警告
1、出現腫塊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皮膚應該是光滑無腫物的,當發現淺表部位的皮膚出現長時間不消的腫塊或腫塊迅速增大,要及時引起警惕。
2、持續疼痛
身體出現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感,需要警惕是癌癥發出的信號,如頭痛進行性加重,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需要警惕是腦瘤;胸骨后疼痛,吞咽不暢要警惕食管癌。
3、不明出血
在女性經期外,出現異常的身體出血都要引起警惕,如無誘因的鼻出血需要警惕鼻咽癌、咳血/痰中帶血需要警惕是肺癌、便血需要警惕是腸癌引起等。
4、發燒
持續性的低熱是癌癥較為典型的癥狀之一,成人可能是由于肝癌、腎癌引起,兒童則要警惕是血液腫瘤引起。
5、體重下降
短時間內體重不明原因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腫瘤引起,如果伴有膚色變黃、身體疼痛的話,要高度警惕是癌癥引起。
癌癥是大家都很懼怕的疾病之一,但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在日常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可對預防癌癥起到不錯的作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