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強大的抗癌力量再次實錘!近期一項發表在國際重磅期刊《細胞》上的研究引起轟動!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口服益生菌后會從腸道轉移到腫瘤部位,直接影響腫瘤中的免疫細胞,從而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療效!這項研究未來有望改善癌癥免疫治療的響應,讓更多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腸道中這類“神奇”的益生菌可以改善癌癥治療
近年來,眾多里程碑式的研究進一步表明,腸道菌群可能是改善癌癥治療的關鍵,也讓基于腸道微生物的療法可以幫助更多患者對免疫療法做出更好的響應,這成為幾十年來癌癥治療的最大突破之一,也成為全球癌癥領域的研究熱點。
2023年4月初,匹茲堡大學的一項關于腸道益生菌的重磅研究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 《Cell》上,引起轟動!這項研究證實腸道中的一類益生菌–羅伊氏乳桿菌,可以分泌一種叫做吲哚-3-醛或 I3A 的化合物來刺激體內的T細胞從而殺滅腫瘤。
Marlies Meisel 博士說:我們知道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免疫療法的反應,但關于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以及它們是從腸道起作用還是必須在腫瘤部位起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們的研究首次表明,口服益生菌后會從腸道轉移到腫瘤部位,直接影響腫瘤中的免疫細胞,從而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療效。
為了搞清楚益生菌究竟是如何助力免疫治療的,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研究人員將羅伊氏乳桿菌(一種市售益生菌)喂給患有黑色素瘤的無菌小鼠,這些益生菌會從腸道離開,移動到腫瘤部位。最終發現,與未接受細菌的對照小鼠相比,給予羅伊氏乳桿菌的小鼠在腫瘤部位有更多更有效的 CD8 或“殺手”T 細胞(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能夠殺傷腫瘤),腫瘤縮小得更多,小鼠壽命更長。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后表明,羅伊氏乳桿菌是通過產生一種代謝物吲哚-3-醛( I3A),來刺激腫瘤的免疫力,I3A可以激活 CD8 細胞中的受體,增強其抗癌能力。
此外,I3A也是色氨酸的代謝物,因此研究人員給小鼠喂食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后(腸道菌群將色氨酸轉化為吲哚-3-醛或 I3A),發現免疫治療藥物對抑制腫瘤大小和延長生存期也會具有更強的作用。
因此,當患有黑色素瘤的小鼠進食富含色氨酸的飲食時, 腫瘤生長得更慢,并且與進食其他方面相同但色氨酸含量低的飲食的對照小鼠相比,小鼠的壽命更長。
這意味著羅伊氏乳桿菌和它的代謝物I3A很有希望成為免疫治療的新助力。無論是補充羅伊氏乳桿菌通過其在瘤內的代謝物I3A激活T細胞殺傷腫瘤,還是補充富含色氨酸的飲食將其轉化為I3A激活T細胞殺傷腫瘤,都能夠增強免疫療法縮小腫瘤的效果。
研究人員強調,羅伊氏乳桿菌的作用不僅限于黑色素瘤。在腺癌、纖維肉瘤以及乳腺癌小鼠模型中,這種細菌同樣轉移到腸道以外的腫瘤并抑制了癌癥的生長。但這項研究不作為建議,而是作為 I3A 與免疫療法相結合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飲食如何影響免疫力,以及富含色氨酸的飲食(如雞肉、大豆、燕麥片、堅果和種子等食物中)是否會影響癌癥患者的預后等一系列研究的起點。
我們也期待這些研究能早日實現臨床轉化,給病友們帶來治療效果更好的新選擇。
如何調節腸道菌群助力癌癥治療?
除了上面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體內的菌群數量,種類都是完全不同的。而正常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和癌癥患者體內的菌群更是天壤之別。
值得注意的是,癌癥療法(例如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可能會破壞腸道菌群。 那么癌癥患者究竟該如何調節腸道菌群呢?
目前國際上研究較多,有理論基礎支持的調節腸道菌群的方式有三種:
注:大家可以通過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了解更多腫瘤定制益生菌調節方式
01
飲食和益生元調節
在飲食中添加益生元或益生菌補品可能是改善腸道健康的好方法。
食用富含纖維的營養食品以及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幫助增強腸道內已經存在的有益細菌或“好細菌”。這些食物被稱為益生元食品。
對于服用益生菌補品的病友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的具體菌株千差萬別,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藥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尤其是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有些可以協同增強治療效果,有些則會阻礙藥效發揮。所以大家切不可胡亂服用益生菌,要聽主治醫生指導或咨詢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做腸道菌群狀態的檢測之后在判斷需要補充哪類菌株。
相關閱讀:Science再添實錘!這三類腸道菌群可將免疫治療的效果提高四倍
腫瘤治療“全能黑馬”登場!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02
下一代活性生物制品-個體化腸道菌群調節
包括本文在內的一些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對PD1 / PDL1的反應受到一些腸道菌群菌株的調節。
此前的一些研究中,發現至少三個菌種(雙歧桿菌,黏液曲霉,費氏桿菌)在PD-1的免疫治療中發揮免疫佐劑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因此,將單個或多個細菌類群納入到治療中是調節腸道菌群的新概念。
03
糞菌移植(FMT)
糞菌移植物是從健康人身上采集的糞便樣本,然后將其移植另一個人體內,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腸道菌群。糞便移植可以采取幾種形式:藥丸,結腸鏡輸液或鼻腔輸液。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醫書中就有使用糞便制劑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記錄 。有趣的是,最近的人類臨床研究和臨床前試驗表明,具有“有益”腸道微生物組的患者竟然顯示出對免疫治療的增強響應。如美國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名為 MTP101 的糞菌移植藥丸,與 CPI durvalumab 相結合,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與 Vedanta 和 Seres 候選藥物相比,MTP101 是從健康供體糞便材料中純化和冷凍干燥的完整微生物組。
除此之外有許多飲食干預研究正在進行,因為就算接受其他腸道菌群調控策略(如FMT或活性生物制品),飲食調整與良好的治療效果也有潛在相關性,能維持并促進移植的微生物發揮最佳功能。未來,將糞菌移植、活性益生菌定制品、飲食及益生元等多種策略整合歸一,可以真正實現對腸道菌群的個體化“精準”調控。這也是未來癌癥治療的新方向。
在癌癥和免疫疾病等領域,調整腸道微生物組來提高療效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未來,將糞菌移植、活性益生菌定制品、飲食及益生元等多種策略整合歸一,可以真正實現對腸道菌群的個體化“精準”調控。這也是未來癌癥治療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Mackenzie J. Bender,Alex C. McPherson,et al.Dietary tryptophan metabolite released by intratumoral Lactobacillus reuteri facilitate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reatment.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3.01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