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個患者,是義烏老鄉,非常有意思。她患的是小細胞肺癌,很晚期了,且已有骨轉移。當時,包括我在內,都對她能否康復沒有信心。腫瘤醫院的老鄉(外科大夫)直接告訴她先生,沒有任何治療意義!
但這個人的文化層次不高,是農民,而且一點都不知情的,只知道自己背痛是因為生了一種不太好的病。
而她老公是很有錢的企業家。她化療后,病情并沒有控制,化療已經無法繼續了,只能帶著幾個月的中醫藥,回到了家鄉。
我給她先生建議,讓她找點事情,一則別再管企業了;二則可分散注意力,從對身體的關注,轉移出去;最好她能夠“鉆”進去的。
先生想了想,說讓她去信佛教吧!“她原來沒有接觸過佛教,不過在我家鄉,佛教影響力很大!”
先生很有能耐,把當地一個佛教大師請來,大師這樣那樣給她說了一通,對她的過去、現在、將來都描述了,說她眼下有一個大難,大難一過,可以一帆風順,多少歲以前你會很太平…
她認為很準,便篤信這位大師。從此以后,她虔誠地皈依了佛教,每天的生活樂趣變成了燒香、誦經、拜菩薩、做善事。她說:“我開始拜菩薩是為了請菩薩保佑我活下去,后來是為了請菩薩保佑所有生病的人都活下去。”她的信念和層次就這樣提升了。
兩三年后,她無意中知道了生癌的實情(因為沒有文化,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小細胞肺癌有多嚴重)。但這時候她已經篤信佛教了,并沒有把病太多地放在心里。三五年后,再見到她,我幾乎要認不得她了。
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了,她能和正常人一樣陪著患者來找我看病。我去家鄉,她還會開車來接送我。她一直說是中醫藥和佛教誦經幫了她。
正向心態 促進康復
我認為并不完全是,而是她的積極心態促使了她的內在機能向好的方向轉變。作為一位晚期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患者,這是非常難得的。
這是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持著她,而這種精神力量借助佛教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說,這帶有一定的“巴納姆效應”,這效應又叫“福勒效應”。
巴納姆效應最早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于上個世紀50年代通過實驗證明的。
它以當時一位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命名。人們常有一種傾向: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從而加以尊奉,并依此行事。
這位女患者就是這樣,她堅信大師說的一切(與過去的自己完全吻合),因此,自己的命運已經清晰,過了這個坎,就將萬事大吉。
其實,此效應產生的原因是“主觀驗證”。
什么是“主觀驗證”
主觀驗證之所以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自己容易相信或接受一些外界信息的暗示。
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
為什么星象學預測這么受歡迎?血型人格分析那么有道理?算命大師說的這么準?生肖性格分類如此火紅!其實,都有“主觀驗證”因素在起作用。
俗語說:認定自己倒霉的人,會越來越倒霉!認定自己幸運的人,會越來越幸運!
這位老鄉的皈依佛教,無心插柳似地利用了“巴納姆效應”,然后不斷正性地暗示自己,激勵自己…,這里面,我們又看到了正性期盼的類似作用。
總之,在癌癥康復過程中。如何很好且巧妙地運用心理學效應,促進康復,這是一門大學問,需要充分加以發揮。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