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療是場持久戰,要想打好這場戰役實際上并不容易。在治療路上,患者常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并發癥,有些并發癥“不起眼”,往往容易被忽視,可一旦“失控”可“要人命”,不得不嚴防。本篇文章中我們總結了幾個最容易被輕視的并發癥,盡早了解,或許還能躲過。
01、間質性肺炎
肺部間質性肺炎,顧名思義是肺的間質組織發生的炎癥。它不是某一種疾病,而是一個疾病群,發病后,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
原因:
圖片來源:攝圖網
藥物是引起間質性肺炎的常見原因。乳腺癌化療藥物如烷化劑類(環磷酰胺)、抗代謝類(吉西他濱)和紫杉類(紫杉醇、多西他賽)、小分子靶向藥(依維莫司等)、抗體藥物偶聯物(維布妥昔單抗、恩美曲妥珠單抗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都可能會導致間質性肺炎[1]。
癥狀:
間質性肺炎最突出的癥狀就是呼吸困難,其次是咳嗽,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胸痛、咯血、低血壓等臨床表現。
危害:
間質性肺炎不斷發展會形成肺纖維化,隨著患者肺功能持續下降,活動后呼吸氣促明顯,終末期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肺移植。
預防建議:
間質性肺炎是不可預防、不易早期發現的嚴重肺部疾病,因此乳腺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有不舒服的癥狀表現,干咳、活動后氣短胸悶,并且越來越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反饋給醫生。同時,自覺遠離粉塵環境和二手煙環境、定期進行胸部CT檢查,盡可能保護好你的肺部健康,這對降低間質性肺炎風險是有益的。
02、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內的“哨兵”,它們會隨著血液流動在我們體內巡邏,清除體內細菌/真菌。正常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為(2-7)×10?/L,當絕對值低于1.5×10?/L以下,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2]。
原因:
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我們有目共睹,但化療藥物最受人詬病的一點就是“無差別攻擊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的細胞,同時也影響含中性粒細胞在內的各種血細胞的生成。
癥狀: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數目最多的白細胞,而白細胞又是人體免疫力的重要保證,中性粒細胞低到一定數目,免疫力隨之削弱可使患者出現發熱、出汗或畏寒等不適癥狀。
危害:
“哨兵”變少了,自然也就是無法消滅更多的細菌/真菌,一方面會增加感染的發生,本身有炎癥或傷口的患者,會導致炎癥加重、傷口難以愈合甚至出現感染、發膿,嚴重者可導致膿毒綜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嚴重并發癥。另一方面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往往會導致化學藥物的減量或化療延遲,最終影響抗腫瘤治療療效[3]。
預防建議:
化療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但患者可按照醫生的醫囑按時查血常規,有持續發熱、乏力癥狀的情況下,應告知主治醫生并及時使用升白針治療,有助于降低感染風險,保證后續治療的順利進行。
存在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應保持個人衛生,注意預防感染,包括餐具定期消毒、不要吃未煮熟的食物、注意口腔、鼻腔、肛周清潔、避免皮膚創傷等。
03、病理性骨折
日常中的骨折,大多是由于受到外力撞擊或刺激而引起,但與普通的骨折不一樣,病理性骨折是由于患者自身疾病,造成骨骼的強度降低,在沒有外力或輕微的外力下可自發骨折。
原因:
一方面是疾病原因,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骨轉移可導致患者肢體局部功能喪失,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及高鈣血癥等骨相關事件的出現。另一方面是治療原因,乳腺癌內分泌藥物如芳香化酶抑制劑,易使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松,嚴重的骨質疏松可導致病理性骨折。
癥狀:
圖片來源:攝圖網
病理性骨折的臨床癥狀和正常的骨折區別不大,包括骨折處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觸摸時痛感明顯;骨折部位有明顯腫塊或腫脹;活動時可感覺到有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導致出血淤積在皮下組織,初期可見皮膚表面呈現青紫色,后期可變為青色、黃色。
危害:
部分患者發生病理性骨折后,有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疼痛癥狀,但的危害卻不可小覷。以脊柱的病理性骨折為例,發生骨折后患者患者可能感覺不到疼痛,但沒有盡早對癥治療可能會導致脊髓、神經損傷,甚至壓迫脊髓造成截癱。
預防建議: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期間,患者應定期復查骨密度情況,必要時可使用促進骨修復的藥物,如唑來膦酸和地舒單抗。絕經后患者骨質疏松風險增高,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來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
04、尿路感染
女性是尿路感染的高發人群。尿路感染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尿道后,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異常繁殖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炎癥。
原因:
乳腺癌患者由于治療的原因,本身免疫力較低,或因絕經后陰道黏膜萎縮、變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加上女性特殊的生理構造——尿道口與陰道和肛門鄰近,而陰道和肛門周圍都有大量細菌,抵抗力低的情況下細菌很容易侵入尿道進行繁殖引起尿路感染。
癥狀:
常見癥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連帶著下腹隱隱作痛,排尿困難,有時候會小便出血、有刺鼻的尿液氣味等。不僅小便有問題,尿路感染還會引起發燒、寒戰、頭痛。
危害:
尿路感染不致命,但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的尿路感染,有可能會引發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如急性腎衰竭、感染性休克、感染性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等[4]。
預防建議:
尿路感染是可以預防的,只要能避免細菌在尿路繁殖,就可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病率。具體建議是:不要憋尿;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以促進細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注意外陰衛生,但注意不要過度清潔,清水適當清洗即可;減少久坐時間等。
05、高血糖
人體的血糖在24小時內是不停變化的,但會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當血糖高于正常范圍(最新血糖正常范圍為4.4~6.1mmol/L),稱為高血糖。
原因:
腫瘤患者中血糖升高很常見,原因在于,腫瘤自身會造成糖代謝異常引起血糖升高;腫瘤相關治療如手術、放化療、應用糖皮質激素等,也會導致患者應激性血糖升高[5]。
癥狀:
高血糖使大量的葡萄糖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患者身體會出現明顯消瘦;高血糖會損害眼部血管和視神經,導致視力模糊;高血糖導致皮膚黏膜處于“脫水”狀態,導致皮膚搔癢;血糖過高會導致牙齦萎縮,所有患者經常會有牙齦出血的情況發生。
危害:
嚴重的血糖波動會導致藥物使用的延遲或者中斷,影響整體治療效果。乳腺癌合并高血糖甚至發展成糖尿病后,更易導致感染發生,且高血糖還可使機體產生促炎性因子,進一步促進癌細胞增殖和轉移[6]。
預防建議:
a、在治療過程中,如用到可能造成血糖波動的藥物,應遵醫囑定期監測血糖。對于合并高血糖的患者,建議堅持監測血糖情況,并及時匯報給自己的主治醫生,看是否需要加用降糖藥等。
b、食物要多樣,營養要均衡,如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魚類、豆制品及肉類,多攝取富含纖維素、低糖的水果、限制食鹽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鹽攝入量在5克以內)。
c、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合理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慢跑、騎自行車等,有助于增強糖代謝能力。
科普君總結
“打敗你的或許不是腫瘤,而是并發癥”。上述幾種并發癥,有些看起來只是一個小病,如中性粒細胞減少、尿路感染、高血糖,但實際上卻很重,不及時治療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成為治療的“絆腳石”,縮短生存預期。總言之,無論何種并發癥,萬不可一再拖延,早發現早治療,康復之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