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門診來了一對母女看診,母親被確診為乳腺癌。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今年的檢查報告:左乳5*2厘米的腫塊,強回聲斑,邊界欠清,形狀欠規整、有血流信號,右側腋窩有2.1*1.1/1.6*1.4(cm)的低回聲團塊,顯示是中晚期。
我問還有沒有其它檢查資料。
患者女兒又遞過來一張檢查報告,然后問我: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很嚴重?還能不能治?
我一看是一張去年的檢查報告:乳腺結節2.2*3.5厘米,邊界欠清。
我反問她:為什么當初看見報告沒有第一時間進行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這個孩子頓時哇哇大哭——在檢查出來的時候,我正和交往三年的男朋友忙碌訂婚、結婚的事情,家里怕檢查出來是不好的結果,影響我的婚姻大事,致使我被退婚,也不想讓我擔心,就隱瞞了我,也沒有了后續。
我聽后內心五味雜陳,站在母親的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其做法的,愛子心切。可從醫生角度,這是非常無知的做法!早期乳腺癌不僅治療起來簡單,花費也在一般家庭的承受范圍內,治療后的效果也比中晚期好很多。自己想著不拖累家人,隱瞞病情,拖到控制不住的地步,除了治療變得更加復雜,讓患者更加遭罪,花費金錢也相當高之外,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臨床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個例子其實也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
癌癥是可預防、可治療的,但千萬不能耽誤。相當一部分腫瘤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還有一部分可以通過積極治療來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質量。
腫瘤治療中需要注意什么?
1、病情不能拖
臨床中有很多病情比較重的患者,一問,知道自己不舒服,但就是以為自己得的是小病,扛一扛就行,結果,小病扛成大病,早期扛成晚期。
還有就是抱著“我知道自己不舒服,但是只要我不檢查,不知道什么病就是沒病”的這種鴕鳥心態的患者,這種想法就是自欺欺人,不管你檢查不檢查,疾病已經客觀存在,不是你不檢查,身體就可以憑空康復的。早些檢查,才能早些發現疾病,早點治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拖著只能延誤病情。
2、謹防過度治療
很多患者覺得既然腫瘤不是什么好東西,那就千萬不能留著,能切的多一點就多切一點,省的周圍組織也有腫瘤了,不好辦。比如有一個還很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分期也比較早,但為了最大限度防止復發轉移,不僅切除子宮,雙側卵巢也進行了切除。其實這就是一種過度治療。
還有一些患者在做完手術后又做化療,為了能殺死更多的癌細胞,想多加幾次化療次數,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度治療。化療多少次和腫瘤分期,病情嚴重程度,患者身體情況等有關。我們盲目增加化療次數,不僅不能起到“殺死更多癌細胞”的目的,反而還會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復發轉移風險,經濟上也會更有負擔。
3、一定要遵醫囑
有一個患者復診的時候說自己胃不舒服,連著拉了三天肚子,讓給調一調。我問他都吃了什么?他說親戚來帶了一箱螃蟹,自己吃了三個螃蟹。
這個患者就是不遵醫囑的一個表現,因為在開藥的時候就告訴過他,生冷都蝦蟹都不能吃。患者停了也很委屈,那么多螃蟹,人家辛苦拿來的,扔了很可惜,而且大家不都說蝦蟹是優質蛋白,自己也沒想那么多,就吃了。蝦蟹雖然是優質蛋白,但屬于大寒之物,癌癥患者脾胃虛寒,很容易導致腹瀉、嘔吐等胃腸反應。
臨床中癌癥治療一定要避免“我認為”的這種想法,有問題或不適要及時反饋給醫生,不要自行判斷,更不要自行決定藥物的劑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