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住了兩個月,我快抑郁了,還不如一個人自己在老家住。”
65歲的張阿姨本來一個人住在農村老家,兒子覺得她一個人住,出了事也沒人照應,于是今年就把她接到城里一起生活,這樣她也能幫忙帶帶孫子。
一開始還好,張阿姨每天就接送孩子上下學,做飯,但是過了幾周后。兒子卻發現張阿姨總是情緒低下,唉聲嘆氣,連飯量都減少了。后面更是連記性都變差了,東西丟三落四,兒子急忙把張阿姨帶去了醫院檢查。
面對醫生,張阿姨終于說出了自己的煩惱。原來,張阿姨來了城里后,總是惦記著自己村里的莊稼、家畜;因為不識字,怕迷路,平時也不敢走太遠,只在小區里遛彎,有時候還會做夢到自己把孫子弄丟;這里的鄰居也不像農村,平時大家都是大門緊閉,很難碰上,即使在小區公園里遇到,自己也很接上他們的話題。
種種不適應,讓張阿姨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一、獨居一定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嗎?你可能想錯了
2022年9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指出獨居會導致<65歲的男性死亡風險上升41%、女性死亡風險上升15%,而在>75歲以上人群身上死亡風險的關聯并不顯著。
《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中發表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53.5%的老人獨自一人居住,26.8%的老人與老伴同住。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獨居的比例也有48%。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快,獨居可能會成為很多老年人的常態。
獨居,有弊也有利
1、弊端
①突發意外難求救
中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下降,獨居時發生跌倒的風險較高。且老年人多會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如若在獨居時發生急性心梗、低血糖等意外時沒有及時被發現,很可能會威脅生命。
②生活比較湊合
一個人生活時很容易“湊合”,吃飯湊合湊合就行,甚至是饑一頓飽一頓。長期保持不健康的飲食模式,會給健康帶來威脅。
③孤獨感比較強
老年人獨居時會產生較大的孤獨感,再加上身體可能存在病痛,時間長了之后會對疾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卻無人訴說。
2、益處
①減少了家庭矛盾
大部分老年人的作息以及生活習慣都與年輕人有很大差別,住在一起時很容易產生矛盾,對雙方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②更加自由,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一個人居住可以自由布置房間,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能放在自己身上,可以讓生活過得更開心、充實。
很多人在上了年紀后,由于各種不可抗力的因素需要獨居,不得不獨居的情況下,可以學會一些生活技巧,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加健康快樂。
二、如果人到晚年,需要獨居,不妨學會這些生活方式
1、獨居,但是不成為“孤島”
老年人可以獨居,但也要維護自己的社交圈,減少自己的孤獨感。建議多和左鄰右舍打交道,多參加戶外活動、社區活動等。每周至少與家人朋友有一次通話,一旦出現失聯情況他們也能及時發現。
2023年3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都參與社交的老年人壽命更長,和不社交的人相比,每天都社交的老年人死亡時間延遲了87%。
2、三餐規律,飲食健康
正如前文所述,獨居老人很多時候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并不會在意飲食搭配,甚至一日三餐只吃兩餐,饑一頓飽一頓的,長期如此對健康很不利。
老年人保持合理的飲食、充分的營養攝入,可幫助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對于提高生活質量也有幫助。建議老人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早餐可以有1~2種主食、1個雞蛋、1杯牛奶以及適量的蔬果;午餐晚餐則需要保持有2種以上的主食,1~2個葷菜、1~2種蔬菜以及一個豆制品。
3、不抽煙、不喝酒
煙酒都是致癌物,會增加多種疾病風險,而且還可能增加晚年的孤獨感。
一些不吸煙的人可能會因為難聞的煙味而和煙民保持距離,喝酒時能促進多巴胺使人快樂,但是當酒精在體內耗盡的時候,身體就會釋放出令人痛苦和煩躁的物質——谷氨酸鹽,這也就是借酒澆愁愁更愁的原因了。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在出門社交的時候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問題,這些物品一定要隨身攜帶。
三、出門社交,老年人攜帶這些物品,可能更穩妥
1、健康急救卡
健康急救卡上應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家屬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同時要表明自身患有哪些疾病,可能會出現哪些意外情況。
2、平時服用的藥物以及原包裝
建議隨身攜帶平常服用的藥物,帶好藥品的原包裝,最好注明用法用量以及用藥時間。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出現,養老問題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家中有老人的情況下,要多與老人溝通,爭取給予老人最舒適的生活環境,對家里的設施做好適老化改造,并盡可能保障老人自身安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