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呋源中華 大愛5疆 | 以患者為中心,打好治療“組合拳”,破解結直腸癌治療難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腸癌治療領域“百花齊放”,各種新療法層出不窮,精準手術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無疑為結直腸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如何真正地把這些治療手段合理有序的結合在一起,建立規范化的治療體系,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質量,仍值得進一步思考。目前,包括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以下簡稱“幸福”組合)在內的靶免聯合治療研究探索,有望為腸癌患者再添新選擇。值此呋喹替尼上市5周年之際,特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曲秀娟教授接受訪談,分享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熱點及方向。

    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治療理念,

    讓結直腸癌患者有所“醫”靠

    沈琳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 消化腫瘤內科主任、I期臨床試驗病房主任

    • 歷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長

    • 2019年北京學者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胃癌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北京癌癥防治學會理事會輪值理事長

    沈琳教授指出,“以患者為中心”,多學科聯合診療,量身定制符合規范化、個體化的結直腸癌診治策略,有助于患者實現療效獲益,同時這也是臨床醫生一直追求的目標。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進入三線及后線治療,如何排兵布陣,如何聯合用藥等成為了結直腸癌醫生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免疫治療(包括PD-1/PD-L1抑制劑、細胞免疫治療、以及其他新型免疫療法等)的發展如火如荼,改變了腫瘤治療的格局。在結直腸癌領域,研究發現微衛星高度不穩定/錯配修復缺陷(MSI-H/dMMR)、DNA 聚合酶ε(POLE)和DNA 聚合酶δ1(POLD1)突變等患者對免疫治療較為敏感1;另一部分,如pMMR(錯配修復蛋白正常)/MSS(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患者卻往往難以從單一免疫治療中獲益2。因此,需要多種手段綜合治療,以期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有效性2。

    抗血管生成藥物用于MSS晚期CRC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但單純采用抗血管生成治療后,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仍有待于進一步提升,而抗血管生成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則有望給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2?3沈琳教授分享道,抗血管生成藥物并非單純地直接抑制腫瘤生長,它還可以針對腫瘤免疫微環境進行調控,與免疫治療聯合后,有望發揮更好的抗腫瘤作用2。相信隨著研究數據的積累、以及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結直腸癌領域會迎來更多突破。未來5年,將開啟下一個新時代。


    突破困局,“幸福”組合有望為MSS/pMMR結直腸癌治療帶來更多選擇

    曲秀娟教授

    •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 腫瘤學教研室副主任

    • 遼寧省腫瘤藥物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

    • CSCO理事

    • CSCO智慧醫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CSCO胃癌專家委員會常委

    •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癌專委會常委

    • 中國老年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總干事

    •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胃癌學組委員

    • CSCO免疫治療、抗腫瘤藥物安全、臨床研究專委會委員

    • 遼寧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 遼寧省免疫學會腫瘤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 遼寧省抗癌協會腫瘤標志物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

    • 主持科技重大專項1項,國自然6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 在JCO等雜志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SCI論文100余篇

    曲秀娟教授介紹,約95%結直腸癌屬于MSS型,其對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主的單一免疫治療不敏感。因此,研究者們開始探索 “聯合策略”來努力提高現有治療方案的療效,如通過化療+靶向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如小分子TKI+PD-1抑制劑)等手段進一步提升患者療效2

    李進教授牽頭“幸福”組合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方案的研究結果提示3,呋喹替尼5mg間歇性治療組提高MSS/pMMR型晚期腸癌受試者中位總生存期(OS)至20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至6.9個月,ORR提升至23.8%,疾病控制率(DCR)至100%,改善了pMMR/MSS型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獲益。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優的治療方案為結直腸癌患者提供新的選擇。

    表1 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帶來的生存獲益

    5mg間歇性治療:呋喹替尼5mg QD,給藥2周、停藥1周;3mg連續性治療:呋喹替尼3mg QD,持續給藥

    表2 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帶來的ORR、DCR等其他獲益

    表3 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的安全性數據

    TRAE: 治療相關不良反應, irAE:免控相關不良反應

    小結與展望

    靶免聯合治療是當今結直腸癌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結直腸癌患者中,多數人群為MSS型,無法從PD-1抑制劑單藥中獲益,而“幸福”組合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在MSS型結直腸癌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未來,結直腸癌治療還需要從更多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例如與多學科專家展開合作,探索更多聯合/序貫模式、研發更多新型藥物、探索不同療法與腫瘤分子特征的關系,尋找更多生物標志物等,從而優化臨床治療策略,進一步提高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