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侵襲性、轉移性。雖然腫瘤首次發現時進行了手術清除,術后也給予輔助治療等手段進行鞏固治療,但仍然會有一部分患者發生復發或轉移。
手術可以把癌癥病灶切除,為什么還會復發轉移?得了癌癥,表面上來說,癌癥只是局部生長,而早期癌癥腫塊不大,理論來說,只要把腫塊切掉,癌癥也就解決了,更不會存在后續轉移復發的問題。但實際做手術時,醫生就算借助“腔鏡”看得更近更清楚,但也看不到黏膜或者皮膚之下的部位,看不到隱藏的這座冰山有多大。因此,再高超的手術也是相對的,即使是早期癌癥,也有復發轉移的風險。
通常惡性腫瘤手術后兩年左右是復發轉移的高峰期,兩年之后復發幾率逐漸下降,五年之后復發轉移幾率很小,所以5年沒有出現復發轉移就稱之為臨床治愈。通常來說腫瘤術后三個月并不是復發轉移的高峰期,如果術后三個月就出現轉移,說明這個手術并不是根治性手術,沒有達到根治的效果。
癌癥復發轉移大多也是“悄無聲息”的、沒有明顯癥狀,隨著疾病發展可能有一些征象,需要警惕。首先體重不明原因的下降。眾所周知,腫瘤本身就是一種消耗性疾病,而癌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得更快,所以在生長過程中消耗的營養物質也比正常細胞多。此外,術后禁食、化療導致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因素,也容易導致患者體重下降。雖然體重下降是癌癥患者的常見癥狀,但治療后,體重應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尤其是變化幅度超過5公斤,就要提高警惕。
其次是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轉移是腫瘤常見的轉移方式,因此,腫瘤患者要關注身體是否出現淋巴結腫大,可經常檢查頸部、鎖骨上下、腋窩,腹股溝等部位。
第三,癌痛是腫瘤患者復發轉移的一個重要癥狀,病灶可能侵犯神經或壓迫組織而造成疼痛,超70%的癌癥患者會遭受癌痛折磨。所以,我們需要對于一些新出現的、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疼痛給予止痛治療。
第四,發熱。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發生轉移后部分癌細胞得不到充足營養供給而逐漸壞死。壞死的癌細胞會逐漸被身體吸收,使得身體出現免疫反應。癌細胞擴散時也會不停地釋放介質,導致患者體溫逐漸升高。所以持續發熱也要引起警惕。
第五,患者復發轉移時,還會出現阻塞征象。體內任何管腔內的腫瘤體增大,都會引起管腔變化,最常見的是管腔狹窄,更有甚者會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內腫瘤增大,會造成進食時吞咽困難、打噎甚至阻塞等;胸腔的縱隔腫瘤增大,就會使上腔靜脈和心臟受到擠壓而離位,造成靜脈怒張,出現供血不足,導致心慌缺氧;氣管和咽喉腫瘤增大,會壓迫氣管和咽喉部神經,從而出現氣短和聲音嘶啞、語不出聲的征象;腹膜后腫瘤和前列腺腫瘤增大,會壓迫輸尿管,出現小便不暢或無尿等臨床表現的征象。
如何預防癌癥復發呢?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要讓癌癥細胞再次有機可乘,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所以癌癥患者在做完手術之后,一定要把提高身體免疫力這件事列入計劃當中,可以多補充營養,也可以多參加運動,這樣都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
還別忘定期復查。哪怕手術已經成功了,但是該去醫院做的復查一次也少不了。去醫院做復查,可以看是否有癌癥復發的苗頭,也可以跟醫生溝通一下近階段的生活狀態,以便醫生做出調整。有些患者離開醫院之后再也不想去了,就忽視了復查這件事,癌癥復發了之后不受控制再想著去醫院,這樣通常都是晚了。
心態也非常重要。得了癌癥之后,很多人的心態都崩潰了,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而這種負面的情緒會影響到疾病的治療。在做完手術之后要想不復發,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些心態必須是積極的、健康的、陽光的、向上的。雖然偶爾可能會心態時常出現焦慮或者恐懼的情緒,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注意調整就好。
癌癥患者在規范化治療后,西醫一般建議患者定期復查,但這段時間往往缺乏確切有效的抗復發轉移的治療手段或藥物,但這段時間恰恰是預防癌細胞擴散比較好的時間段。在防止癌細胞擴散方面,中醫“以人為本”、“整體觀念”的療法,在防范復發轉移方面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癌癥的擴散是在殘余毒邪存在的基礎上,正氣進一步虧虛,正不抑邪,毒邪、淤血、痰濁相互膠結,加之患者對身患癌癥的恐懼悲觀情緒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在治療上,具體分析患者的不同情況,分辨病期早晚、病理類型,詳辨虛實緩急,將扶正固本、祛邪攻毒、化痰散瘀、疏肝解郁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制定出恰當的治療措施,改變癌細胞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預防腫瘤擴散。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