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早期NK/T細胞淋巴瘤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新模式研究成果在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發表

    初治早期NK/T細胞淋巴瘤治療策略及臨床問題

    NK/T細胞淋巴瘤(NKTCL)是一種主要發生于結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中國,NKTCL是成熟T/NK細胞淋巴瘤的主要亞型之一,是發病率僅次于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第二大常見淋巴瘤,約占所有淋巴瘤的11%。據2021年CSCO指南介紹,70%-90%的NKTCL患者初診時為Ⅰ-Ⅱ期。對于早期NKTCL患者來說,放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然而單純放療未能達到理想療效。

    因此,目前放化療聯合或序貫治療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實踐。但是,現有放化療方案毒性較強,患者發生骨髓抑制、感染等風險偏大,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依從性下降,甚至無法完成標準劑量放療,進而影響整體療效。對于早期NKTCL患者來說,亟待探索新的、低毒高效的聯合治療方案。

    既往研究顯示,信迪利單抗在復發難治性NKTCL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而一系列同期研究證實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治療具有協同效應。基于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志銘教授開展了一項單中心、單臂、前瞻性、II期臨床試驗,將培門冬酶、信迪利單抗和安羅替尼聯合的系統治療方案配合夾心放療治療早期NKTCL,近期該研究的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血液腫瘤權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IF=13.268)。

    研究亮點

    1. 培門冬酶、信迪利單抗、安羅替尼聯合夾心放療新模式治療初治早期ENKTL高效低毒;

    2. 在研究設定的mITT人群中,完全緩解(CR)率和總緩解率(ORR)均為87.8%;2年無進展生存(PFS)率、總生存(OS)率和緩解持續時間(DOR)率分別為87.6%、97.9%和91.1%;

    3. 與傳統治療方案相比,3-4級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特別是3-4級血液學毒性發生率較低,所有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均為輕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從性。

    研究結果

    該研究為一項前瞻性、單中心、單臂、Ⅱ期臨床研究。入組標準:組織病理學確診NKTCL,Ann Arbor分期為Ⅰ/Ⅱ期,未接受過放療、化療、靶向治療或干細胞移植等任何抗腫瘤治療,至少有1個符合Lugano2014標準的可評價或可測量病灶等。患者接受共3個周期信迪利單抗(200 mg D1 ivdrip)聯合安羅替尼(12 mg po D1-14)和培門冬酶(2500 U/m2 D1),每3周為1個周期,3個周期后進行放療(IMRT,PTV-GTV 54-56Gy/25-26F,PTV-CTV1 50-50. 7Gy/25-26F,PTV-CTV2 45Gy/25-26F),放療后再行3個周期上述聯合治療。研究的主要終點為6個治療周期后的CR率。次要終點包括PFS、OS、2個周期后的CR率、6個周期后的ORR、DOR和安全性。

    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間,共有58例患者入組。患者2個周期和6個周期后的CR率分別為55.1%(27/49)和87.8%(43/49)。6個周期后的ORR為87.8%(43/49;95% CI,75.2-95.4)。在中位隨訪22.5個月(95% CI,20.4-24.6)后,中位PFS、OS和DOR均未達到。患者的2年PFS率、OS率和DOR率分別為87.6%(95% CI,78.8-97.4)、97.9%(95% CI,94.0-100)和91.1%(95% CI,83.2-99.8)。41.4%(24/58)的患者發生了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最常見的是高血壓(15.5%)、高甘油三酯血癥(8.6%)、口腔黏膜炎(6.9%)和貧血(5.2%)。無治療相關死亡發生。信迪利單抗、安羅替尼和培門冬酶聯合夾心放療一線治療早期NKTCL患者表現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志銘教授表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單克隆抗體既往在復發難治性NKTCL中展現出了極強的抗腫瘤活性;而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藥物安羅替尼已經證實和信迪利單抗聯合在多個實體瘤中表現出抗腫瘤方面的協同效應。本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報道了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作為NKTCL一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結果證實免疫治療和抗血管生成治療在NKTCL中能快速起效且具有協同作用,為早期初治NKTCL患者提供了一種低毒高效的新型治療方案,未來值得更進一步的探索。

    通訊作者

    李志銘教授

    •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 廣東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頭頸腫瘤綜合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廣東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抗淋巴瘤聯盟副秘書長、常委

    •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頭頸腫瘤專家委員會常委

    • 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常務理事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淋巴瘤分會常委

    • 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學組副組長

    •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免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生育力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常委

    • 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咽喉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淋巴瘤分會常委

    • 廣東省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 廣州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第一作者

    孫鵬教授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科

    • 副主任醫師,腫瘤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 廣東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 廣東省保健協會免疫治療分會委員

    • 廣東省醫學學會頭頸腫瘤綜合治療委員會秘書

    • 廣東省醫院協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青年委員會委員

    • 廣東省腫瘤生育力保護協會委員

    •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2018年度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35歲以下最具潛力青年腫瘤醫師

    • 2019年全國淋巴瘤MDT診治大賽冠軍成員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