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里,80%是非小細胞肺癌。過去十年里,靶向藥和免疫治療的出現顯著延長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其中,非小細胞肺腺癌有大約一半可以使用EGFR靶向藥治療。如果沒有靶向藥的治療機會,患者可以選擇免疫治療,這樣也可以顯著控制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但是,使用免疫治療需要檢測一些相關指標,其中PD-L1蛋白表達是其中之一,但是基于這個指標預測免疫治療療效并非很準確。癌度的上一篇文章就講過,只有PD-L1的TPS評分大于80%時,單獨使用免疫治療才能獲益顯著。
基因突變和腫瘤微環境
免疫微環境是指腫瘤周圍的免疫細胞和其他細胞的組成和狀態。在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細胞可以被腫瘤細胞操縱,從而抑制它們的免疫功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腫瘤微環境對患者是否對免疫治療應答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評估腫瘤微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為腫瘤病灶中有多種類型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和免疫細胞。
人們發現,EGFR基因突變肺癌的腫瘤微環境里缺乏細胞毒性T細胞;CDKN2A基因突變的腫瘤中,腫瘤免疫炎性途徑僅僅是弱表達。因此,基因突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
今天癌度給大家解讀的研究報道,是關于肺癌里的另一個基因突變:STK11基因突變。肺癌患者腫瘤里如果存在這種基因突變,會對免疫治療療效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STK11基因突變影響免疫治療
研究者選擇研究STK11基因是基于之前的研究成果。共19名尚未接受任何治療的IA期至IIIB期肺癌患者參加了研究,他們攜帶KRAS基因突變或者ERBB2(HER2)基因突變。此外,研究者還檢測了這些患者腫瘤組織中500個基因的突變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患者的腫瘤病灶具有顯著的異質性,而腫瘤病灶內PD-L1的表達異質性較小。換句話說,如果對一個腫瘤病灶的不同部位進行穿刺,檢測到的PD-L1表達情況差不多。然而,一個有趣的發現是,STK11基因突變與腫瘤的免疫微環境的“熱”或“冷”有關。
冷的免疫微環境是指腫瘤周圍免疫細胞數量較少,且這些細胞的活性較低,無法有效地攻擊腫瘤細胞。如果STK11基因發生突變,患者的腫瘤病灶更有可能屬于冷的免疫微環境,這可能導致免疫治療效果不佳,并使腫瘤對免疫治療產生逃逸現象。
至于基因檢測套餐里的其他基因,如KRAS、TP53、LRP1B、MTOR、U2AF1等則與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熱”或者“冷”無關。
討論和啟示
總體來說,這項發表在《肺癌》期刊上的研究值得我們關注。但是,如果患者沒有靶向藥治療的機會,只能選擇免疫治療。這種情況下如果存在STK11基因突變,應該怎么辦?難道就不能使用免疫治療了嗎?
這其實這并不是絕對的。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結合其他治療方式來改善腫瘤的免疫微環境,例如聯合應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藥、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法,這樣有可能改善腫瘤的微環境,增加腫瘤免疫治療起效的概率。
如果患者沒有機會接受靶向藥治療,免疫治療是至關重要的選擇。否則,僅依靠單獨的化療或放療等傳統治療方法,很難控制癌癥,實現長期生存。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