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手術標本展示,點擊閱讀請注意)
手術病例分享:
前言:現在全國各地的城市要說某樓盤好,必要宣傳周圍醫院、學校、商場如何如何方便,意思就是小孩讀書近、看病也方便、購物更便捷。那么查出肺結節要手術,是不是到附近的醫院就可以了呢?顯然結友們卻又不是這么想的。
肺手術不管怎么說都是全麻的大手術,一般要找當地最大的醫院,或者到當地省城大醫院,更有到北上廣最著名的醫院確診和手術的。但偏偏有越來越多的外地結友不遠千里專程來到杭州,也不是到省級浙一、浙二或邵逸夫等最為有名的三甲醫院,而是來到西湖之濱、吳山腳下的杭州市腫瘤醫院門診和手術。這是為什么?今天分享一位專程從遼寧來我們醫院找我手術的結友的病例,來揭示這個問題。
(一)此次入院病史信息
結友發現肺結節已經5年許(病史中不夠確切,因為結友2018年已經被告知有查出肺部結節,當時是說有點問題,囑其每年要復查CT),臨床癥狀不明顯。
(二)入院前的來龍去脈
2020年第一次網絡問診:
2020年時的影像展示與分析:
左下葉有磨玻璃結節,有明顯高密度成分成線條狀與環形,磨玻璃密度部分輪廓較清,不太規則。
病灶中間有空腔,空腔較圓,部分囊壁密度略高。
我當時的回復是認為純磨伴空腔,原位癌可能性大,也可能是不典型增生,仍可再隨訪。大概當時認為密度過高部分像纖維增生或慢性炎,而磨玻璃部分的本身還沒有實性成分,囊壁也基本上是磨玻璃密度的。
2023年5月初第二次網絡問診:
主訴:
發現左肺空洞3年半。
現病史:
患者于2018年年底在北京某醫院做的甲狀旁腺腺瘤手術,出院后醫生告知右肺外側有微小磨玻璃結節,讓一年后再定期做檢查,因2019年疫情未去,2020年5月在某醫科大附屬二院做了個CT檢查,當時告知左肺下頁有薄壁空洞0.8毫米,右肺有微小結節0.3毫米,隨之就是每半年的復查胸部CT;2023年3月再次復查時大夫告知左肺下葉那個空洞0.7mm有實性病變,需手術切除。
希望獲得的幫助:
請主任幫忙分析一下我這屬于肺部的哪種疾病?(囊腔性腺癌嗎?)本人也挺糾結的,如是不好的病灶,是否是早日手術切除,以免后續發展再切除為時已晚,還是后續再觀察,請主任給分析分析把把關。手術是段切還是楔形切除,切除后愈后,還需要藥物干預嗎?
影像展示與分析:
病灶輪廓清,中間有實性成分,磨玻璃部分瘤肺邊界清,表面也不平,考慮腫瘤可能性大。
病灶仍是囊腔型,壁不均,表面不平,部分囊壁密度略高。
我的意見:
左下這個囊腔型病灶進展是沒有明顯進展的,但確實有磨玻璃成分、有血管進入,整體輪廓較清。感覺惡性的可能性大些,反正位置好,在邊緣部位,單孔局部楔形切了化驗也可以的,也比較穩當些。
結友再詢:
葉主任您好:辛苦了~那么晚還再看片,感謝!根據您以往的經驗,我現在手術切除呢還是再等等?您建議“單孔局部楔形切了化驗“,是僅僅局部病灶切了化驗,判斷是惡性?還是良性?還是一次性將病灶全部切除后再進一步化驗?同時,術后還需其進一步放化療嗎?手術前還需做三維重建嗎?
我的想法:
按它發展速度,即便是惡性,也是惡性程度不會高,局部完整切了個人覺得就可以,或者淋巴結采樣一下。
最后結友再三考慮,決定來杭州找我手術。
(三)住院后我們的決策思考
結友提早與我聯系,從遼寧專程來杭州,提前住到醫院附近的賓館里,次日辦理住院手續。
我院影像:
為了了解更多病灶細節信息,我們仍為其申請了薄層掃描加靶掃描重建,得到了更多影像細節:
上圖是右中葉的病灶,邊緣偏模糊的磨玻璃影。因為最早于2018年時是報了右中葉有小結節,所以此處也要注意一下。
此灶中間有偏高密度,磨玻璃部分邊緣不太清楚,顯得瘤肺邊界欠清。
灶內條狀偏高密度可見。
葉間胸膜感覺略有點牽向病灶,但不厲害。
邊緣區是磨玻璃成分,更靠胸膜處似乎還有衛星病灶。
右葉單按此次的影像來看,感覺傾向慢性炎些,畢竟收縮力弱、有衛星灶、輪廓雖清,但瘤肺邊界欠清,磨玻璃部分密度較低,中間實性部分密度偏高但呈條狀。
再看左下葉的主病灶,此層見其是磨玻璃密度,輪廓較清,內部密度欠均勻。
有明顯血管征,血管進入后有分支發出,病灶表面顯得有毛刺樣。
病灶中間有空腔。
囊壁較薄,但不均勻,有的地方還是顯略厚了點的。
似乎見微小血管走向病灶。
微小血管征確實有。
靶重建后發現病灶囊腔型,桔色箭頭示進入的血管有異常增粗,而且壁顯得毛糙;黃色箭頭示空腔;紅色箭頭示整體輪廓較清;綠色箭頭示有磨玻璃成分,雖然密度較低;藍色箭頭示病灶略有胸膜牽拉影響,只是力較弱而已。
上圖顯示了病灶輪廓與瘤肺邊界其實還是清楚的。
部分邊緣有毛刺征可見。
顯示明顯的血管征與血管異常增粗和壁毛糙。
上圖顯示病灶輪廓較清,有銳利細毛刺征,灶內有彎曲血管穿行。
囊壁有少許是偏實性成分的,如粉色箭頭所示。
血管增粗進入并散開來。
血管在病灶內發出分支。
影像考慮與決策思路:
有了靶掃描重建后的影像細節信息,我們可以認為左下這個病灶基本上要考慮是惡性的,而且大概至少是微浸潤性腺癌,也說不定已經是浸潤性腺癌了。因為它有滋養血管進入,血管異常增粗并在病灶內發出分支,有的層面見血管穿行。即使磨玻璃部分密度仍不高,但也有一定風險,再不處理干預可能會致不良后果。
唯一有點不太符合的就是磨玻璃成分密度感覺低了點,如果慢性炎伴肺泡上皮增生或許也可類似。但鑒于病灶位置好,能楔形切除,即使沒到微浸潤性腺癌,甚至是良性的,手術創傷也不大,隨訪多年無吸收好轉的,切了也不虧。另外還有需要考慮的是右中葉的病灶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因為從影像上來看,右中葉的病灶也是有血管進入,也是磨玻璃成分密度較低,也是持續存在。
如果左側切了后病理是良性的,那么右中葉的大概率也是良性的;若左側切了是惡性的,那么右中葉的病灶影像形態類似,只是小點、密度低點、血管細點,風險不如左下的,但性質應該也是惡性的。所以左側病灶的切除病檢也有從側面來判斷右中葉病灶性質的作用。
中葉病灶前后對比:
上圖是2020年5月時的
上圖是2021年12月時的
上圖是2023年3月時的
可見持續存在并無好轉,似乎略有進展,當然不是太明顯。形態真的與左下的類似,只是左下的有空腔,它沒有。
(四)最后結果
術前經過充分溝通,考慮病灶隨訪3年多并無顯著進展,即使惡性,也至于有高危亞型,加上右側還有病灶,且左下病灶位置這么好,楔形切除能解決問題,切除更大范圍肺組織,當病灶確實沒有擴散轉移時是可惜的。所以敲定“單孔胸腔鏡下左肺下葉部分切除術”。
病灶切面灰白,質較硬,肉眼看像惡性的。
術中病理報告:浸潤性腺癌,范圍0.6*0.4厘米,腺泡及貼壁型,切緣陰性。由于標本切下后肉眼觀察切緣距離腫瘤較近,后來往深部又切一點送切緣,均為陰性。
術后常規病理示:浸潤性腺癌,范圍0.6*0.4厘米,腺泡型占20%,貼壁型占80%。未見STAS現象,也無脈管侵犯或臟層胸膜累及,切緣陰性。Ki67只占2%陽性。
淋巴結采樣結果第7組、第8組、第9組以及第10組均陰性。
這樣的話,右中葉病灶基本上考慮也是肺癌的,但目前實性成分不明顯,僅進入的血管顯得密度偏高,腫瘤有形成分仍是磨玻璃密度。但仍需關注的,如果隨訪中有進展,也要局部楔形切了才行。
感悟:
這個病例即使在網絡咨詢過程中,我們的意見也是楔形切除就可以,或者加淋巴結采幾顆(當然是不可能會有轉移的,否則哪會近5年了還沒有明顯進展?),手術非常簡單,也沒什么難度,但為什么結友不遠千里專程跑來杭州市腫瘤醫院接受手術呢?
因為通過前期的溝通與了解,學習了我們許多的病例分享,她確信:杭州市腫瘤醫院的醫生團隊會真正從病人的切身利益角度來考慮,不單是手術方案的選擇,還是相關檢查檢驗費用等方面。花最少的錢、切最少的肺、得最好的效果!許多大醫院卻并不總是這樣,雖然名氣更大、病人更多、設備更高級,但原位癌、微浸潤性腺癌或貼壁為主型的浸潤性腺癌這種預后非常好,能楔形切除部位的做了肺段切除多了去了,還有鼓動病人做機器人輔助下肺段、肺葉切除的。
上次甚至有問診病人雙側原位癌楔形切除,在醫生的鼓動下做機器人輔助的,老百姓掙4、5萬塊錢不容易,完全自費的呀!楔形切除單孔就可以,總費用2-3萬,有的甚至不足2萬,也完全不必機器輔助,機器人輔助孔還更多,費用在原來基礎上要加上自費的4、5萬!微浸潤性腺癌距離胸膜才1厘米左右的,在國內極著名的醫院做“機器人輔助肺段切除術”,花費11.5萬,也是單孔楔形就可完美解決的事。
今天分享的這位結友如果不在我們這里手術,不同醫生選擇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葉切除以及機器人手術的都有可能,而且都是符合肺癌診療指南的,但被切除的肺組織多少與醫療費用的花費那是完全不同的。結友相信我們是真的在踐行能楔不段、能段不葉,基因檢測與否依指南、術后輔助治療不教條而個體化。用心用情做結節!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