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
【品種來源】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全草含馬鞭草甙、鞣質、揮發油,根和莖中含水蘇糖,葉中含腺甙和胡蘿卜素等。
【別名】馬鞭、龍芽草、鳳頸草、紫頂龍芽、鐵馬鞭、狗牙草、野荊芥。
【性味】苦,涼。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
【抗癌藥理】
1.馬鞭草水提取物體外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26抑制率為50%一70%;和對照組化療藥博萊雷素的抑制率66%相似。
2.馬鞭草水煎液對子宮頸癌—14,小鼠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
【試用方劑】
1.膽囊癌:馬鞭草、金錢草、薏苡仁、射干。水煎服,每日1劑。
2.癌性胸腹水:馬鞭草、龍葵、了哥王、大棗。水煎服。
3.喉癌:馬鞭草根一握,截取兩頭,搗取汁服。
【使用注意】孕婦慎服。
【歷代評議】
《分類草藥性》:“去小便血淋腫痛。”
《衛生易簡方》:“治鼓脹煩渴,身干黑瘦。”
《本草經疏》:“本是涼血破血之藥。血涼熱解,污濁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