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聽“TA”說|實現pCR!肝癌合并門脈癌栓患者再次贏得手術機會

    門靜脈癌栓是影響肝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該類患者病情往往發展較快,自然中位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既往肝癌合并門脈癌栓患者的可選方案較少,且療效有限1,2。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免疫+靶向聯合方案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中的治療效果已初步得到驗證,同時介入治療在晚期肝癌轉化治療中也具有一定的治療價值。有研究及臨床實踐表明,介入治療和靶免治療之間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聯合應用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3。


    本期分享的這則晚期肝細胞癌(HCC)合并門脈癌栓病例,一線使用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T+A”方案)聯合HAIC治療,使門脈癌栓退縮,并且取得了手術后病理完全緩解(pCR)。本期病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龔濤醫師提供,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韓玥教授進行點評。

    病例簡介

    患者
    女,57歲

    主訴

    • 于2022年5月外院體檢發現肝臟占位。

    既往史

    • 患者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余年,規律抗病毒治療。

    基線檢查

    實驗室檢查

    Child-Pugh A級,ECOG評分為0

    • 血清氨基轉移酶稍增高

    • 乙肝小三陽;HBV-DNA定量測定結果為未檢驗出HBV-DNA

    • AFP 2310ng/ml

    穿刺活檢病理:HCC

    影像學檢查

    肝左葉可見不規則異常信號腫物及結節,最大截面約4.3×3.1cm,邊界欠清,腫物侵犯門脈左支,門脈左支及遠端分支增寬伴癌栓形成,腫物T1WI呈低信號,T2WI/FS呈中高信號,D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動脈期明顯強化,門脈期及延遲期可見廓清,鄰近肝實質強化不均。

    圖1 治療前MRI檢查

    臨床診斷

    肝細胞癌:門脈左支及遠端分支增寬伴癌栓(PVTT,Vp3型)

    分期:BCLC C期,CNLC IIIa期,Child-Pugh A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療方案

    根據《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版)》、《基于免疫聯合方案的晚期肝細胞癌轉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以及《肝癌轉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 經MDT團隊討論評估后,決定采用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T+A”方案)+HAIC治療(改良的24小時FOLFOX方案:奧沙利鉑150 mg、亞葉酸鈣300mg、氟尿嘧啶2000mg),進行轉化治療。

    治療經過

    2022年6月2日

    給予第一周期的 “T+A”方案。

    2022年6月30日

    第一次行HAIC:造影見肝左葉為主腫瘤濃染;經肝左動脈分支、肝右動脈分支,分別各注入碘化油2.5ml進行栓塞;留置微導管于肝左動脈:FOLFOX方案。

    圖2 第一次HAIC造影結果

    2022年7月12日

    給予第二周期的 “T+A”方案。

    2022年8月2日

    HAIC治療后復查MRI,肝左葉不規則異常信號腫物及結節,較前減小,最大截面約3.6 x 3.0cm,邊界欠清,腫物侵犯門脈左支,門脈癌栓也較前縮小,腫物T1WI呈低信號,T2WI/FS呈中高信號,DWI較前信號減低,考慮治療后改變。療效評估SD。

    圖3 HAIC治療后MRI檢查

    2022年8月5日

    給予第三周期的 “T+A”方案。

    2022年8月15日

    第二次行HAIC:肝左葉淺淡染色,供血動脈為肝左動脈;經肝右動脈分支,注入碘化油1.5ml;經肝左動脈分支,注入碘化油3ml;留置微導管于肝左動脈:FOLFOX方案。

    圖4 第二次HAIC造影結果

    2022年9月2日

    HAIC治療后復查MRI,肝左葉不規則異常信號腫物及結節,同前相仿,最大截面約3.6 x 3.0cm,邊界欠清,腫物侵犯門脈左支,門脈癌栓同前相仿,腫物T1WI呈低信號,T2WI/FS呈中高信號,DWI呈稍高信號,腫瘤殘存可能大。療效評估SD。

    圖5 HAIC治療后MRI檢查

    2022年9月22日

    HAIC治療后復查MRI,肝左葉不規則異常信號腫物及結節,同前相仿,最大截面約3.6 x 3.0cm,邊界欠清,腫物侵犯門脈左支,門脈癌栓同前相仿,腫物T1WI呈低信號,T2WI/FS呈中高信號,DWI呈稍高信號,腫瘤殘存可能大。療效評估SD。

    圖5 HAIC治療后MRI檢查

    2022年9月27日

    第三次行HAIC:肝左動脈造影顯示肝內淺淡染色病灶,較前顯著好轉;留置導管于肝左動脈:FOLFOX方案。

    圖6 第三次HAIC造影結果

    2022年10月

    給予第五周期的 “T+A”方案。

    2022年10月

    HAIC治療后復查MRI,最大截面約3.0 x 2.1cm,療效評估PR。

    圖7 HAIC治療后MRI檢查

    “T+A”方案+HAIC治療后的相關指標及影像學變化

    • AFP變化

      AFP自基線的2310 ng/mL降至5.91 ng/mL。

    圖8 AFP變化

    • 影像學變化

      治療前后對比MRI,腫瘤最大截面由4.3×3.1cm縮小為3.0×2.1cm

    圖9 治療前后MRI檢查的對比結果
    (上圖:治療前;下圖:治療后

    • 安全性

      治療期間,患者耐受性良好。HAIC術中一過性疼痛惡心嘔吐,保肝及對癥處理后好轉。

    • ALT及AST變化

      治療期間,肝功能損傷較小。

    圖10 安全性結果

    MDT討論評估患者PR,計劃行外科手術

    • 2023年1月10日,行外科手術切除:黏連松解+左半肝切除+膽囊切除術(原計劃2022年12月中旬手術,因新冠疫情,延遲到2023年1月)

      術后病理:pCR

      肝組織瘤床內廣泛纖維化,伴細胞顯著退變、出血及慢性炎細胞浸潤,未見腫瘤殘留。瘤床3×3×1cm,未見衛星結節及血管侵犯,未累及肝背膜及膽囊

      ypTNM:yT0M0

    圖11 術后病理結果(自左至右自上至下的放大倍數分別為100,200,200,400)

    • 2023年4月,繼續“T+A”方案治療,至今患者無瘤生存狀態,耐受性良好,目前仍在定期復查。

    病例總結

    該患者被確診為HCC(BCLC C期,CNLC IIIa期,門脈癌栓Vp3型,Child-Pugh A級)。經MDT團隊討論評估,決定對該患者采用“T+A”方案聯合HAIC介入治療。患者分別于2022年6月2日、2022年7月12日、2022年8月5日、2022年9月2日、2022年10月接受了五個周期的“T+A”方案,并于2022年6月30日、2022年8月15日、2022年9月27日接受三次HAIC介入治療。治療期間,AFP呈持續下降趨勢,HAIC術中一過性疼痛惡心嘔吐,保肝及對癥處理后均好轉。MDT討論評估患者PR,獲得根治性治療機會。2023年1月10日,行黏連松解+左半肝切除+膽囊切除術,術后病理為CR。直至2023年4月,患者仍在繼續“T+A”方案治療,至今患者無瘤生存狀態,耐受性良好。

    病例點評

    HCC占原發性肝癌的90%,肝癌易侵犯門靜脈系統形成門靜脈癌栓。40%~90.2%肝癌患者初診時發現門靜脈主干或分支有癌栓形成,自然中位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1,2。門靜脈癌栓不僅會導致肝癌患者的肝臟血流不暢,還會加速腫瘤細胞的擴散和轉移,引起一系列嚴重的門靜脈高壓癥,嚴重影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傳統經驗來看,對于門脈癌栓的患者,即使可以采用肝癌切除和門脈癌栓的剝脫手術,也并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因此,決定先使用全身治療聯合介入治療,使腫瘤退縮轉化成功后,再做手術切除。《肝癌轉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指出,轉化切除是中晚期肝癌治療的階段性目標,旨在最終實現患者長期生存。對于腫瘤負荷集中在肝內或合并門靜脈癌栓的肝癌病人,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HAIC治療有著更高的腫瘤緩解率,部分病人經HAIC治療后腫瘤負荷明顯降低或大血管癌栓明顯退縮,從而獲得轉化切除或消融治療的機會,而靶免+HAIC有望獲得更高轉化率3。目前,“T+A”方案是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一線標準方案?。在IMbrave150研究中,接受“T+A”方案的患者ORR達到30%,中位總生存時間(mOS)為19.2個月,中國亞群患者的mOS更是長達24.0個月,并且在治療期間能夠維持良好的肝功能,其對晚期肝細胞癌具有成功轉化的潛力?,?。其聯合HAIC有望使合并門靜脈癌栓的肝癌患者從“不可切除”到“可切除”,甚至達到“治愈”,值得積極嘗試。

    本病例使用經典的一線“T+A”方案,聯合血管介入HAIC治療,使門脈癌栓退縮,并且取得了術后病理CR。相對于穿刺活檢的病理,手術切除后的病理更為全面和確切。此例患者肝癌切除后,術后病理驗證為CR,是判斷前期療效的金標準。但對于此類病理CR的患者,是否需要這次“不需要”的手術?值得我們思考。因此,如何通過影像學檢查科學、精準的評估此類患者的療效,從而指導治療,將是未來研究的方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肝癌本身的異質性,在治療過程中實施 MDT 管理也是必要的。MDT模式有助于多個學科專家共同探索更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點評專家

    韓玥 教授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 《肝癌電子雜志》編輯部主任

    •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 脾臟及門脈高壓學組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消融治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腫瘤消融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腫瘤委員會理事

    • 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微創介入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老年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 脾臟與門脈高壓癥學組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消融治療專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腫瘤消融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微創介入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微創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老年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

    •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理事

    •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會結直腸癌肝轉移專家委員會委員

    • 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常務委員

    • 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介入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第二屆介入超聲專委會委員

    •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 腫瘤介入專業委員會委員

    • 人民衛生出版社電子期刊管理委員會委員

    病例提供者

    龔濤 博士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介入治療科主治醫師

    • 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課題

    • 擅長腫瘤及淋巴系統及其相關并發癥的介入診療


    END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