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慢性病,任何藥物都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控制癥狀。這一點醫學界、藥學界早已形成共識。
就慢性病形成之因而言,無論是經典的現代醫學解釋,還是系統醫學見解,抑或演化醫學角度,或“鐘擺樣”效應,它都是個慢性的、迂回的過程。
民間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不無道理。慢性病“不可治愈”,但一定程度上卻是“可逆的”,這也是定論。“可逆”需要適宜的條件。
前列腺癌骨轉,康復良好
類似案例太多了。筆者有一位來自沿海城市的患者,72歲時患前列腺癌骨轉移,伴嚴重痛風、萎縮性胃炎,還有其余多種疾病,每天一大把藥,深受困擾。
因為前列腺癌控制不佳,3年前找到筆者診治。筆者疏以針對性中醫藥,并指導其改變生活方式,逐漸停用所有非必須藥物。
幾年下來,前列腺癌與骨轉移都控制得很好,現除了保骨針1個季度1次外,停用了所有化學合成藥物。
幾乎所有情況都大有改善。胃鏡檢查顯示嚴重的萎縮性胃炎也明顯得到改善。
遵循生態醫學思路
后來,他來問筆者:“萎縮性胃炎是不是真的不可逆?但這些年我胃部的癥狀的確消失了。您究竟給我用了什么新藥?”
我直言相告,沒有任何新藥,只是遵循生態醫學思路,減去了所有對癥之藥。改善飲食習慣,讓胃在沒有干擾及傷損情況下、自然狀態下復原…
創傷性治療,加速惡化
筆者40年間看了幾千例肝癌患者,活過10余年的不下千例。肝癌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等情況。患者經多年調整,一大半肝質地及功能明顯改善。
因為傷損因子遞減,修復要素增加,加上兼顧調控情緒等,故可自信地說,醫患配合,綜合調治,假以時日,慢性肝損傷是可逆轉的。
生命像鐘擺左右“搖擺”著,若持續向某方向偏移,久而久之,釀成病態。若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其復原,則有可能趨向康復,至少不至于惡化發展。
僅靠藥物作為靶點,盡管可以很快抑制癥狀,但難免按下葫蘆浮出瓢,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故其病理有時是“可逆”的,卻不可“治愈”。
癌癥是典型的慢性病,雖較為難治,需打“組合拳”,強調綜合措施。
筆者30多年的摸索運用,收效顯著,受益者數萬。“有意識地適應癌癥管理”,或“腫瘤自然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抗衡癌癥。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拼命而積極的創傷性治療,往往會促使原本是停滯型、緩慢發展型的,加速“蛻變”為快速進展型的。
臨床化放療次數越多,轉移復發率越高,后期越難以控制的悖論,往往就可以借此來解釋了。
腎癌晚期,生存10余年
筆者有位66歲的腎癌患者,因種種原因因素無法選擇手術。他有充分條件用微創、靶向藥等手段,但沒有使用。
一則是筆者建議先暫緩,作為備用;二則他本人也有顧及,故10多年間就純以中醫藥治療,積極配合生活方式調整等,無任何不適地快樂地生活著。目前,都已活過10多余年。
希望,是最大生存力
當然,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常"哀莫大于心死"。若只知治其病,不糾治其心理問題,將陷入“因病而郁”“因郁而病甚”的惡性循環,治療便很難起效。故而,治療性的心理糾治非常重要。
因此,筆者常以成功病例來鼓勵患者,癌癥并非不可戰、不可勝。
所謂“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抗癌,希望亦是最大的生存動力!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