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2020醫保談判正式開始;一批新藥將獲批上市,中國患者有福啦

    抗癌大事件

    【醫保談判正式開始!2020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進入最終階段】

    2020年11月9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公告:根據《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近期我局組織專家對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進行了多輪評審。目前,專家評審階段的工作已經結束。下一步,我局將按照工作程序組織開展談判等相關工作。

    這則公告代表著我國全新一輪醫保談判正式開始,據悉,此次醫保談判中多種抗癌藥物擬納入談判范圍。我國醫保局的專家能否繼續“靈魂砍價”?讓我們拭目以待(分角必爭, 寸步不讓: 國家醫保談判視頻曝光, 感謝你們為患者所做的一切

    【抗癌“王炸組合”又有新的好消息!】

    近日,由默沙東公司和衛材公司聯合宣布,由PD-1抑制劑K藥和靶向藥物侖伐替尼組成的“王炸”組合療法,在一線治療晚期腎細胞癌(RCC)患者的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中達到主要終點和關鍵性次要終點。與活性對照組相比,“王炸組合”顯著提高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總生存期和客觀緩解率。這一試驗的詳細結果將在未來的醫學會議上公布。

    王炸組合可以說是抗癌領域近期的“當紅組合”,如今又有全新數據登場,期待更多患者可以因此受益。

    【又一批新藥即將獲批上市,中國患者有福啦】

    11月9日,根據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批件發布通知顯示,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侖伐替尼獲得新的批準文號,侖伐替尼用于治療甲狀腺癌正式在中國獲批!

    11月12日,基石藥業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舒格利單抗(CS1001,抗PD-L1單抗)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用于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鱗狀和非鱗狀NSCLC患者。

    11月12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公示,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以“符合附條件批準的藥品”擬納入優先審評,擬定適應癥為結直腸癌一線治療。

    癌訊新前沿

    【雪上加霜!神經元為饑餓的胰腺癌癌細胞輸送絲氨酸補充營養】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之王”,5年生存率低于5%。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中最致命的類型,它的腫瘤微環境具有營養缺乏、結締組織增生、高度神經分布的特點。11月2日發表在《細胞》雜志的研究發現,神經元細胞竟然“助紂為虐”,通過分泌絲氨酸來為癌細胞提供代謝支持。

    饑餓的胰腺癌細胞分泌一種叫做神經生長因子的蛋白質,指引神經細胞的軸突延伸進入腫瘤,而軸突分泌的絲氨酸可使胰腺癌細胞免于饑餓并恢復生長。

    用不含絲氨酸的食物喂養攜帶PDAC腫瘤的小鼠能夠將腫瘤的生長速度降低50%。如果將一款可以抑制神經向腫瘤內部生長的抑制劑Vitrakvi(又稱larotrectinib)與不含絲氨酸的食物聯用,能夠將小鼠中腫瘤生長的速度再降低50%。這一療法令人驚喜,但有待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進一步證實。

    【癌不宜遲!癌癥治療延遲與患者死亡風險密切相關】

    盡早診斷癌癥和盡快接受有效的治療是提高癌癥療效的兩個關鍵環節。近日,刊于《英國醫學雜志》(BMJ)的重磅論文對英國百萬患者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該項目對2000年-2020年期間的34項醫學研究,總計1272681名癌癥患者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納入研究的腫瘤類型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肺癌、子宮頸癌和頭頸部癌癥等;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全身治療、放射治療、新輔助和輔助治療。

    手術每延遲4周,患者死亡的風險比為1.06-1.08;全身系統性治療每延遲4周,患者的死亡風險比為1.01-1.28;頭頸癌患者的放療每延遲4周患者死亡風險比為1.09;

    保乳術后乳腺癌患者的輔助放療每延遲4周患者死亡風險比為0.98,而對宮頸癌則為1.23。幾乎所有癌癥,僅延遲治療四周對患者的生存率即有顯著負面影響,增加了死亡率。

    研究者同時指出腫瘤治療延遲應作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提請各級衛生管理部門加以重視和解決。

    【iPSC來源的NK細胞細胞毒性高,與T細胞和抗PD-1治療協同抗腫瘤】

    PD-1或PD-L1靶向單抗治療的開發為腫瘤學領域帶來了巨大突破。自然殺傷細胞(NK)既直接介導腫瘤溶解,也介導T細胞活化和招募,有望增強檢查點抑制治療。然而,尋找供者來源的NK細胞用于過繼細胞治療受到細胞數量和質量的限制。

    因此,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穩健、高效的細胞生產系統,用于分化和擴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來源的高質量NK細胞,這些細胞能夠產生炎性細胞因子,并且能夠對多種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產生很強的細胞毒性。

    此外,研究顯示iNK細胞能夠募集T細胞,并增強PD-1抗體療效。由于iPSC來源的iNK細胞的衍生過程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并且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iNK細胞可作為免疫治療的“現成”細胞來源。

    【IF=223的神刊《CA Cancer J Clin》:應當評估實體瘤新輔助治療前后的癌癥分期】

    新輔助治療主要是指在術前所進行的一系列的治療,主要有化療、放療、介入治療和現如今的免疫治療等等。目前的數據僅僅收集到腫瘤得到診斷時的臨床分期以及手術切除后的病理分期,新輔助治療(NAT)后的分期情況如何卻仍處于空白階段。

    新輔助治療在腫瘤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因此區分新輔助治療前后的臨床和病理評估顯得非常重要。該分期能夠評估新輔助治療反應性和有效性。

    目前,美國外科醫生協會癌癥委員會的癌癥登記處僅獲得部分新輔助治療后數據和臨床反應數據,且尚未進行標準化的收集記錄。他們以乳腺癌、直腸癌和食道癌為例,從原發腫瘤、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灶的病理結果和PET-CT進行評估,用來驗證合適的分期。

    未來研究者們還將進一步從循環腫瘤細胞、分子應答、循環無細胞腫瘤核酸,甚至體液、細胞和/或組織免疫應答等進行全方位平衡,為收集到的新輔助治療前后的數據進行統一標準化。

    參考文獻:

    [1]. Banh, Robert S et al. “NeuronsRelease Serine to Support mRNA Transl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S0092-8674(20)31322-2. 28 Oct. 2020,doi:10.1016/j.cell.2020.10.016

    [2]. Hanna, Timothy P et al. “Mortalitydue to cancer treatment dela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vol. 371 m4087. 4 Nov.2020, doi:10.1136/bmj.m4087

    [3]. Cichocki, Frank et al. “iPSC-derivedNK cells maintain high cytotoxicity and enhance in vivo tumor control inconcert with T cells and anti-PD-1 therapy.” 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 12,568 (2020): eaaz5618.doi:10.1126/scitranslmed.aaz5618

    [4]. Byrd, David R et al. “Currentand future cancer staging after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solid tumor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10.3322/caac.21640. 6 Nov. 2020, doi:10.3322/caac.21640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