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送你一朵小紅花》熱度不斷,兩個抗癌家庭的故事,是對疾病和生命的探討。
小紅花開播前,互助君發起了一次留言活動,送出了三張小紅花的電影票,看完電影的她們有哪些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呢?
1
墩墩:17歲確診甲狀腺癌,抗癌8年,現在是一名三甲醫院乳甲外科的護士
大一的時候發現自己脖子有一個腫塊,但是當時并不在意這些,直到發展到胸悶憋氣了才感覺問題大了得去醫院看看。醫生和家人說必須要動手術了,我稀里糊涂的去做了手術,當時還以為只是良性的纖維瘤,家人也從沒有告訴我這是癌。
直到我發現她們總是避著我和醫生交流,我自己去找了病理單,對著書本翻閱上面的指標是什么,才知道,原來我得的是甲狀腺癌。
我才17歲,萬一復發了我的人生怎么辦?父母怎么辦?醫生和家人都告訴我,不要去考慮太多回去上課,好好生活。家人的不拋棄不放棄,讓我有了走下去的動力。
八年前不是微創手術,術后疤痕較大。回到學校后,一直有人用奇異的眼神看著我脖子間的疤痕詢問,我總是回應“是小時候磕著留下的疤。”有些見過甲狀腺疤痕的同學甚至會再次發問:”我見過做甲狀腺手術的人有這個疤,你是不是也是呀。“年紀還很小的我對敏感這些問題,否認之后匆匆離去,甚至想能不能找到一條項鏈擋住這些疤痕!
再后來大學順利畢業,步入社會開始工作,我對這些事情漸漸開始釋懷,身上的每一條疤痕反而給我自己的一種力量。這個從癌癥手中搶回來的生命,一定不能就這么辜負。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我在學校學的是護理學,當我在《中國好聲音》節目里聽到偶像姚貝娜講述她的乳腺癌的經歷以及她身上那股堅持不放棄的精神,給了我強大的信心,也讓我有了一個堅定的想法:以后畢業了我一定要去乳腺科工作。畢業后我以面試筆試均第一的成績進入了現在工作的三甲醫院,也如愿在乳甲外科工作。
今年我剛剛25歲,卻已經是一位抗癌8年的癌癥患者,而作為一名乳甲外科的醫務人員,更能體會到癌癥患者的不容易。
2
張姐:2016年患三陰型乳腺癌,康復期參加了4次馬拉松
2016年4月初活檢確診為三陰型乳腺癌,百度上一查瞬間黑暗無比。當時我已經報了月中的半程馬拉松,老公極力勸阻我不要去了。
可誰也不知道這病最后會怎樣,我想著與其不如等待未知的結果,不如趁治療沒開始前完成這項大事。于是,我順利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待到熬過折磨人的治療,我便開始漸漸恢復體力,從快走到跑步,在康復的4年里,每年都完成了一場馬拉松。
《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最深的感受就是:“你得病了難,周圍的人更難。”患癌后,我們更要珍惜和身邊人相處的時光。
3
趙姐:2019年確診乳腺癌,想象自己一定能戰勝病魔
原以為是良性纖維瘤的,檢測結果卻是乳腺癌!一開始我并不能接受患癌的事實,我剛四十歲,孩子還那么小,我的人生難道就這么完了嗎?
好在住院期間,我遇到許多康復多年來復查的病友,她們十分樂觀和豁達,有位5年的病友甚至愿意讓我看她術后的傷口。我深受鼓也慢慢從從患癌的恐懼中走出來。完成所有治療后,開始回去學校上課,和朋友聚會,和家人出游,我相信癌魔可以戰勝的。
收到小紅花的電影票之后,我又再買了一張邀請我的朋友跟我一起觀影。電影溫馨,真實不做作,并沒有想象中悲情,讓患癌的我從中看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希望,也借此機會告訴所有病友,汲取生病的經驗,好好愛自己,享受余生的每一天!
看完《送你一朵小紅花》,是癌癥病人也是醫護人員的墩墩深有感觸,她分享了互助君一些她的觀后感。
一個背影就是一個家庭的辛酸
劇中韋一航的媽媽在停車場前為了三塊五錙銖必較,爸爸背著家人偷偷開網約車賺錢,想著就算買房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每一個癌癥病人的背后是一個家庭的心酸。
我記得2016年某個值夜班的晚上,安靜的病房走廊突然出現了沉悶的哭聲,我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病人的家屬,主治醫生告訴他們病人已經是癌癥晚期并且發生轉移了,即使用止疼藥也對癌痛不那么管用,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家屬在病人面前強忍著沒哭,而是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一個人蹲在走廊的角落里放聲大哭。
看著悲痛大哭的她,我深深感受到了作為醫務人員的無奈,感受到了癌癥患者背后的家庭的無奈。
面對死亡我們應該怎么告別?
電影中開假發店的吳小昧,在愛人去世之后繼續經營著病友群;騙孩子吃過紅燒蓋飯的父親在孩子去世后吃著以孩子名義送的飯,崩潰大哭。
癌癥最不陌生的就是面對死亡。
醫院工作的這幾年,我看著成千上萬來來往往出院入院的患者,卻很少看他們當眾哭泣。他們在前面排著隊掛號、住院、拿診斷報告,每個人都是默默的走著流程,就像等著判決書一樣,好似生和死其實也都是很尋常的事情。
一次我正在值夜班,走廊加床的兩位患者大姐在熱鬧的聊著天。
患者A:“你啥病呀?”患者B:“乳腺癌”“患者A:“我也是,你說今天的輸液怎么這么慢,晚上還要回家趕著去給孫子煮飯輔導作業呢。”
看著她們倆互道家常,我心想著,其實生死與吃飯都是常事,我們能做的就是身在其中時,不卑不亢,來我受著,不來我感恩。
教科書里根本沒有教過每一個人怎么去面對著生死,我們只能從身邊的人這些故事中慢慢學會長大,才知道該怎么去告別,這其實是我們這一生的必修課。
微光中向陽而生的力量在
電影的結尾,當大家圍著鍋爐一起吃火鍋,喊著口號說:我一定能戰勝癌癥!心中的那份微光照亮著他們的希望之路。
我記得我接觸過里有個女病人,她長得很漂亮,有一頭及腰的秀發,32歲沒有家人也沒有結婚,孑然一身。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她摸到自己乳腺腫塊已經快一年了,一檢查是HER2陽性乳腺癌。手術的時候沒有人陪護,遠房表姐照顧幾天后也離開了,之后的拔引流管、化療、打內分泌的針都是獨自一人。
有一天,天氣特別寒冷,她穿了一個顏色很紅的大衣,打完針獨自一人疲憊地坐在醫院門口的臺階上休息。冰天雪地,那一簇火紅十分亮眼,而她的背景孤單而堅韌。我應該上前安慰嗎?但我卻不知道要怎么去安慰她,只能這樣默默的看著她。
癌癥患者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艱辛又堅強的生存著。但也能看到越來越多人關注并關愛著這樣的特殊群體。
《我不是藥神》印證了“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而《送你一朵小紅花》就是對英雄背后千千萬普通人生活的致敬。
看完電影,我們三位真實世界的癌癥患者都表示看哭了。人生有限,活著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生活更應該積極主動起來,一朵小紅花送給每一個平凡的我們。
著名眼科醫生陶勇醫生看完影片后說:“韋一航與馬小遠在苦難中仍相信美好,相信人間值得,相信隨手送出的一朵‘小紅花’,能開出漫山遍野的紅霞;相信人性的微光,能匯成滿天星火,溫暖你我。”
#送你一朵小紅花#癌癥##乳腺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