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聚餐,隔壁餐桌引發了一起討論:
A:我早餐基本是吃紅薯、玉米……
B:真是營養,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呢
C:聽說吃膳食纖維還能防癌
D:防癌?我最近看一則新聞說膳食纖維會引發肝癌,到底聽誰的?
科技日新月異,新研究也層出不窮,有些甚至會顛覆之前的結論,那么,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最想知道的是:到底膳食纖維該不該吃?
《細胞》重磅:科學家發現菊粉等可溶性膳食纖維可能會引發肝癌
美國托萊多大學一支醫學團隊,為了評估菊粉對代謝疾病的作用,給小鼠(存在生理缺陷、腸道微生物失衡)進行了實驗,也就是喂食菊粉(可溶性膳食纖維),結果確實也如愿了,大約將近一半(40%)的小鼠的代謝問題得到了解決。
但是同時也有一些意外的情況出現,研究人員在對小鼠分析時,發現小鼠的血清發生了改變,由紅色變成了黃色,為了查明原因,趕緊做了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這40%的小鼠都出現了原發性肝癌。
在排除了基因缺陷原因引起的肝癌后,研究人員猜測,問題大概率出在菊粉上。所以,趕緊做了進一步研究來驗證。
由于菊粉屬于可溶性膳食纖維,所以研究人員又嘗試了果膠與低聚果糖2種可溶性膳食纖維,結果食用這2種纖維的小鼠都被查出肝癌,而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則沒有這個問題。由此看來,問題就出在可溶性膳食纖維上。
眾所周知,可溶性纖維在進入我們的人體內后,會被腸道菌群降解,產生各種代謝產物,那按這樣推理的話,可溶性纖維導致肝癌的關鍵是不是就有腸道菌群的一份。
果然,在之后的實驗中,發現:在這些代謝出現異常的小鼠中,如果攝入菊粉,可導致菌群失調(梭狀芽胞桿菌和變形桿菌數量大幅度上升),從而誘發肝癌。
這些結果清楚地表明,腸道微生物的失衡,就是菊粉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
那么,膳食纖維還能不能吃?
該實驗研究負責人 Vijay-Kumar教授表示:對于該研究結果,我們并不是說膳食纖維是有害的,以后不能吃的了。
因為該研究主要是針對菊粉這種可溶性纖維,不包括不可溶纖維,而即便是菊粉還是果膠、低聚果糖這些可溶性膳食纖維,它們之所以在小鼠體內誘發肝癌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腸道微生物失衡;要是沒有這假設,這個結論也是不成立的。
所以只能說是經過高度處理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人來的健康有著潛在的風險,建議大家在對待精制可溶性膳食纖維,尤其是突然火起來的膳食纖維,要保持謹慎的態度。
而大部分膳食纖維不僅能吃,合理的攝入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
—預防腸癌
適量的攝入膳食纖維,可以減少食物以及殘渣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加快排便的速度,減少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從而起到預防腸癌的效果。
—預防膽結石
膽結石的出現主要就是因為膽汁膽固醇含量過高,而膳食纖維中的纖維素可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從而預防膽結石的發生。
—降低血膽固醇水平,預防冠心病
膳食纖維有很多成分,比如果膠,它可以結合膽固醇,又或者木質素,它可以結合膽酸,然后膽固醇的消耗量就會增加,膽固醇水平自然也就會下降,進而起到預防冠心病的效果。
膳食纖維雖好,但是攝入也要注意方法,盲目攝入,反而可能給健康帶來威脅。
注意:攝入膳食纖維要注意這2點
● 不是越粗越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說,膳食纖維不是越粗越好。
就比如芹菜,雖然口感粗糙(其“菜筋”雖粗糙,但只是植物組織中的維管束結構,不等于膳食纖維),但是膳食纖維并不是很高,而紅薯、豌豆等沒有“筋”的食物,其總膳食纖維含量卻很高。所以,大家在選擇膳食纖維時最關鍵的不是看粗度,而是看是否合適。
● 不是越多越好
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很多,像蔬果(山楂、番石榴、胡蘿卜、紅薯、山芋等)、粗雜糧(燕麥、高粱、谷子、蕎麥等)、菌藻類(木耳、海帶、裙帶菜、口蘑)、豆類(黑豆、黃豆、紅豆、綠豆等)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大家可以合理搭配攝入。
需要注意的是:膳食纖維攝入不是越多越好,成人一天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就差不多了,因為攝入量過多,身體對其它營養素的吸收就會受到影響,這樣容易導致營養失衡,誘發多種健康問題。
總結:大多數情況下,攝入膳食纖維,對人體是有很多好處的,只不過攝入時要注意方法,尤其是對一些突然火起來的膳食纖維,要持有謹慎態度,不要盲目跟風。
參考資料:
[1]《關于膳食纖維,你應該知道這些》.北京青年報.2019-10-30
[2]《細胞》重磅:吃菊粉、果膠和低聚果糖要小心!科學家首次發現菊粉等可溶性膳食纖維在小鼠腸道菌群失衡時會引發肝癌丨科學大發現》.奇點網. 2018-10-21
[3]《《細胞》:膳食纖維不能亂吃!吃錯了竟可能誘發肝癌?》.學術經緯. 2018-10-19
[4]《膳食纖維不是越粗越好 口感粗未必含量高》.人民網-生命時報.2013-05-17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