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也有百多年的歷史了,而癌癥的治療始終是現代醫學研究的重點范疇,但時至今天,癌癥治療依然以眾所周知的三駕馬車“手術”、“放療”、“化療”為主,
好像現代癌癥治療醫學的發展就只是手術更先進、放療更精準、化療藥的迭代,而對于80%的癌癥患者來說,放化療都是必須療法,但恰恰達不到自身對于疾病治療的理想希望,或者是受不了種種的副作用,或者是感覺腫瘤易復發……
為此很多癌癥患者都在想,難道就沒有新的療法和藥物嗎?其實是有的,我們在看各種公眾號、自媒體平臺上這類的文章很多,比如“銷售破10億的神仙藥遭質疑”,這說的是腫瘤輔助用藥——胸腺肽,俗名“日達仙”!
再比如“免疫細胞療法再戰實體瘤,控制率超80%”、“肝癌一線治療突破,首個癌癥免疫方案獲批準”……很多癌癥患者都很奇怪,這幾年時不時就會有新聞公布某某療法、某某藥物對某些癌癥的有效率、控制率、治愈率很高,
但為什么一到醫院治療,醫生還是常規的手術、放療、化療呢?
新藥、新療法真的有用嗎?
其實,如果想知道癌癥最新的治療手段、方法,那么不妨可以了解一下“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簡稱“ASCO”!這個學會每年都會召開一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議”,在會議上通常都會公布一些科學家研發出的最新腫瘤治療藥物和手段,
比如去年ASCO會議上就公布了“EGFR-TKI”(泰瑞沙)三代藥物耐藥后最新的研究進展,而這個消息也迅速地被大家掌握。這些新的療法和手段,隨著近幾年網絡的發達,很快就被我們所熟知。
但另一方面,國內現在自媒體也多,經過各種各樣的自媒體一宣傳,可能大家是很快就了解了這些療法和藥物。但有時候,有些報道會用上諸如“奇跡”、“治愈”、“新希望”等詞匯來吸引大家的眼球,會讓很多人對這些“神藥”、“新療法”無比向往。
從情感上來說,新的技術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作為家屬的話,有條件的肯定想試一試。但是,在遇到這些新事物的時候,大家都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新的一定就是最好的嗎?”就像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就把“生物療法”推上了風口浪尖,生物療法是騙人的嗎?一點用都沒有嗎?其實不是!
生物療法作為一個新興的療法,對癌癥治療是有一定作用和價值的,但前提條件是得適合你自己!而很多癌友都跟魏則西有同樣的想法,就是“病急亂投醫”,總希望找到一個方法,能迅速、及時的把癌癥治好!
所以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一個新藥或新療法時,肯定會急切的想知道:這個我們能用嗎?怎么買?在哪買?多少錢?
但是如果我們到了自己的主治醫生那里,跟他說:“我想要嘗試某某新藥、我想要嘗試某某新療法”,往往會被醫生給懟回來,最終碰了一鼻子灰。
原因是為啥?首先,在醫生看來,盡管有很多新的療法確實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和價值,但實際上,目前并沒有任何一個抗癌藥能包治百病,且百試百靈。
病人的疾病是否適合這個新藥或新療法,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再者,目前說到能有效根治腫瘤的方法,除了手術以外,還沒有聲稱能有效根治的藥物。更多的藥物其實是幫助患者控制腫瘤不進一步發展,把腫瘤變成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當然,很多患者也會在新聞上看到,通過化療、靶向藥、免疫或者CAR-T療法獲得非常好的療效的案例,甚至治愈,但這些患者都屬于幸運兒。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群,我們不能去賭這個概率!就像抗癌衛士以前的一個患者家屬,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的親屬患癌的情況,人家父親罹患小細胞肺癌,治療后10多年,現在生活好好的,一切都正常,而這位患者僅僅只接受過化療。
所以,能不能適合你才是硬道理!另外,任何一個新的療法和新的藥物,想要大規模在醫院臨床應用,必須得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被證明有效才會使用,
而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所謂癌癥的新希望,大多只是被科學家剛剛證實,或者說剛出實驗室,或者是剛經過動物試驗有效,離人體試驗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更別說進入大規模臨床應用了!
所以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除了遵循醫生的建議之外,自身也要加強腫瘤專業知識,面對琳瑯滿目的新藥、新療法時,選擇要謹慎!
如何選擇新藥、新療法?
那么對于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新藥,作為患者和家屬該怎么看待和選擇呢?抗癌衛士醫療管家為大家總結了三點:①新藥不等于“神藥”。現代醫學雖然很發達,但目前還沒有一款真的藥到病除的神藥。
有些藥并不一定對人人都有效果。有些藥可能只是幫助患者稍稍延長生命,有些藥物可能只是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有了正確的認識,也好對治療有個正確的預期,我們在希望藥物能發揮最大療效的同時,但也不會因任何結果失望,做好預期準備才能未雨綢繆。
②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在選擇治療時,一定是要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對于早期的肺癌,如果能手術全部切除,肯定是最好的,目前再新的藥物也還不能替代手術的效果。
有很多人會問,現在免疫治療那么火,說得那么好,是不是用免疫效果更好?實際并非如此,首先目前免疫療法的應用主要還是在針對晚期的肺癌患者(包括非小及小細胞肺癌),早期的情況目前仍在臨床研究階段,尚不能證明切實有效。
其次,并非所有的人用免疫治療都能獲益,在早期研究就發現,真正對免疫療法起效的人,在肺癌中,可能10個人中就只有2個人才會有明顯的療效,其他患者用了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有些起了反作用。
在后來的研究中發現,已經有一些明確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療仍然是治療的首選,免疫治療對于這部分患者的療效并不明顯,并不作為這些患者的選擇治療考慮。
③新的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目前任何一種癌癥的治療手段,都是有一定的風險,或者說是副作用的,現在還沒有哪個藥敢說自己絕對安全,毫無副作用,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細胞免疫等等,這些療法雖然比化療殺癌細胞更加精準,可并不代表絕對安全。
嚴重的副作用也可能會導致有生命危險,在治療后期,一些人其實是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奪去了生命。
在了解這些治療的時候,也要了解其安全性如何。任何治療可能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或者風險,對于這些療法的安全性多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應對。很多人肯定會覺得,這些東西,我們普通人怎么可能搞得清楚呀?醫生說什么就是什么了。
大家說得很有道理,非常專業的科學研究,不是患者或是家屬需要去深究的。但是能對這些治療有所了解,是一定能夠幫助患者更好治療的。
雖然無法看懂研究結果,但是在跟醫生溝通這些新療法選擇的時候,也不是完全被動的。
溫馨提示
所以當大家不知道如何選擇和判斷之時,請務必多咨詢專業醫務人員的建議,多聽聽第三方的建議,這樣患者及家屬可以更好的權衡治療方案的選擇。
當然了,如果大家想知道某些新藥和新療法是否對你的病情有幫助,歡迎大家咨詢硒教授,我們會給您有針對性的指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