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抗癌找硒教授,你好,我是曹三玲。每天寫一些文章,分享我對癌癥康復的研究和經驗,如果你有癌癥康復相關的問題,可以找硒教授聊一聊,微信v623296388

一、同是癌癥為什么結局會不一樣?
昨天,跟青島一個朋友電話聊天,他談到了一個很多人都比較疑惑的問題。
他感慨而有點悲傷的說:“我昨天剛走了一個好友,胰腺癌晚期。他55歲退休,57歲就離開。
今年8月底到青島旅游,吃了海鮮肚子疼,回到上海看病,第三天就手術,放療28次。在他活著的四個多月,幾乎沒有吃過什么東西,只是輸液與蛋白,口渴了只是喝口水漱漱口然后再吐出來,他說對我說,為了活著什么罪都受了。”
停頓了一會他又說:“他父親也是胰腺癌,發現到離去2個月,沒有做手術。看來基因這個東西真的很重要。
但是,都是癌癥為什么就不一樣呢?我表姐,乳腺癌17年后另一側又得病,再次手術+化療,現在反而長出了滿頭秀發,紅撲撲的臉肉嘟嘟的。前幾天剛過60生日,她今年還準備去青藏旅游。真的很佩服她的樂觀和堅強。我就不明白了,一樣是得“癌”,為何有的人撐不了三個月,有的人卻能活很多年?
二、影響結局的因素
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但是結局的確讓人疑惑,為什么同樣得了癌癥,有的人能活很久,有的人卻支撐不了多久就去世了,這是什么情況?
癌癥的生存時間其實和癌癥的性質有很大關系,包括不同的癌癥,比如胃癌、肝癌、肺癌、腸癌、喉癌、食管癌、鼻咽癌、等等。
不同的癌癥如果病情發展的時期不同,采用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與患者自身的體質、年齡、心態等都有極大的關系。
如果是早期或者中期的癌癥,治療相對會好一點,如果癌癥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這時候一般已經出現了轉移或者擴散,治療就會困難很多,生活治療也會大大降低。
因此,癌癥一定要及早的發現,及時采用合適的方法盡早治療,其實具體活多久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還是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條件來決定。
為什么得一樣的“癌”,有人能活很久呢?且不說不同部位癌癥之間的對比,就同種癌癥而言,或許就有不同的生存時間,甚至相差很大。
比如同是乳腺癌,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40多歲發現活到106歲,而歌手姚貝娜術后3年復發、6個月后去世,“林妹妹”陳曉旭患癌僅僅1年左右的時間。

三、影響癌癥轉歸的客觀因素
癌癥預后、能活多久并不是由單一的某種因素所決定,與病理分類、組織分化、疾病分期、治療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營養狀況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關系。
其中分類、分化、分期是患病時已成事實、不可更改的客觀因素。
(一)分類
一般情況下癌癥治療之前下必須要有病理診斷,通過穿刺、或切除獲取病理標本。病理科醫生會對腫瘤進行分類,也可能在分子水平做基因分型以及免疫特征的區分。
比如肺癌,根據細胞的形態有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之分,其治療方法、預后都有很大的區別,小細胞肺癌屬于高惡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有肺腺癌、肺鱗癌,其惡性度要小于小細胞肺癌,預后就要好一些。
又如乳腺癌分子水平分4型,激素受體陽性預后總體好于Her -2陽性,而受體陽性預后一般好于三陰型,其中激素受體陽性Luminal A 型預后又好過Luminal B 型。
再如腸癌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患者的復發轉移情況明顯少于低表達病人,屬于免疫特征,只是高表達患者僅占13%左右。
(二)分化
分化是指幼稚細胞向正常細胞發育的成熟度,癌細胞分化是指同正常細胞有多大的差距,同正常細胞越接近分化越高。
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比如分類、分期相同,癌細胞分化越高、惡性度越低、生存時間越久,反之,分化越低、惡性度越高、預后越差。
(三)分期
分期或許是預后最為重要的因素,大家常常擔心癌癥是早、是晚?也就是這個道理。
臨床上常常以原發病灶T、區域淋巴結N、遠處轉移M 等3種情況進行TNM 分期,分為Ⅰ、Ⅱ、Ⅲ、Ⅳ期,原位癌為0期。大家也都知道,0期、Ⅰ期病人是有可能治愈的,而分期越差預后越糟糕,比如非小細胞肺癌Ⅳ期以前5年生存率5%左右,現在有藥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20%多。

(四)治療
治療是最有可能改變預后的因素。看你采取何種治療方式,但關鍵是合適。
大多實體瘤早期發展到晚期往往就1-2年的功夫,快的也就是三到六個月。早期不做任何治療大多也不會有太嚴重的癥狀,但疾病會停止不動么?到了晚期,悔也罷、恨也罷,生命只有一次!現實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比如胰腺,它有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的細胞發生了癌變為胰腺癌,內分泌功能的細胞癌變為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屬胰腺癌,但其惡性度要低很多,喬布斯就患的就是這種。
喬布斯發現胰腺癌時是可以手術切除的,雖然蘋果手機賣的非常好,但對醫學認識太偏見,拒絕手術,尋求各種替代療法,相當于有些人吃秘方、驗方。
9個月后腫瘤擴散、疾病惡化,才選擇手術治療,其后生存了7年。如果生命可以重來,喬布斯會不會試試9個月的替代療法呢?
(五)心態
有人說1/3的癌癥病人是被嚇死的,有他的道理存在。癌癥病人心理負擔確實很重,對預后影響很大,但疾病發展病人難免也會知道病情,大多數病人經歷了一系列心理變化后也都趨于接受,但心理壓力過大、不良情緒太多往往會影響預后的。
就如曾經有一位食管癌病人,術后恢復還算不錯,生命體征、胃腸道以及其它檢查也都沒有明顯異常。但是患者就是不想吃飯,進食也沒有什么不舒服,整天愁眉苦臉的躺在床上。終于在6月后走了,還是走了。
(六)信念
信念對于癌癥的康復起著主導作用。我想給你講個故事,或許你也說聽說過。
有個女孩病了,大夫說她癌癥活不了了。她問:“我還能活多久?”大夫說等外面那片葉子落了可能你就不行了。大夫的意思是,沒幾天了,因為葉子該落光了。
有個老頭聽說后,記在心里。
某個夜里,葉子落了,女孩睡了。老頭會畫畫,趕緊爬上樹把那片落葉畫好。因為是畫的葉子,所以他需要時時爬上去重新畫,這樣女孩子一直以為葉子沒落,沒想到她竟然就這么挺了很久。
有一天夜里,狂風暴雨大作。老頭為了畫葉子又一次爬了上去,當他畫完,一個不小心被狂風暴雨直接從樹上打下來,心臟病發死了。那片畫的樹葉就一直在那里,直到女孩子康復出院。
這就是莫泊桑著名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落葉》。你或許會說,這是小說。可是,小說源于生活。

三,關鍵說
不是所有的癌都無法治愈,也不是所有的癌都能快速死亡,癌和癌不一樣,有早期有中期有晚期,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癥狀。
早發現早治療,那么治愈的概率就非常大,如果拖到晚期,治愈的困難就會多得多。所以不同時期最終存活的時間也不一樣,因為影響的因素有很多。
有的癌發病的位置、治療方式、精神狀態、身體素質、心態等,每個方面都會影響癌病的發展,即便是同一種癌癥,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就如同藥物治療一樣,同一種藥物,治療同一種病,但在不同病人身上反應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有的人能夠治愈,有的人卻毫無作用,你能說是藥沒有效果嗎?這就是個體差異的原因。希望每一個患者能分析客觀原因與主觀認識問題,科學抗癌,爭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