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晚期如何才能死得有尊嚴?
@劉星星:得了癌癥,哪還有尊嚴可言?親眼見過我舅舅患癌,每天躺在病床上,全身插著管,吃喝拉撒全部不能自理,那樣子,別提多慘了。
@江南好友:別說尊嚴了,能不痛就千謝萬謝了!
@巴斯光年:想死得有尊嚴,只有安樂死了。但國家不允許,哎~
沒錯!安樂死是被提及得最多的,但到目前為止,安樂死仍然沒有立法。
1.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
104歲的大衛·古達爾,曾是澳大利亞最年老的科學家。雖然并未身患絕癥,但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衰老,大衛·古達爾也覺得生活質量愈發下降,難以忍受。
大衛·古達爾(David Goodall)
于是,這位科學家決定接受安樂死。2018年,他穿著一件印有“可恥地老去”字樣的T恤,遠赴瑞士巴塞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4月4日,當古德爾在生日這天被問到“是否快樂”時,他表示:“我不快樂”,“我很后悔活到這么久,我更希望再年輕個二、三十歲。”
古德爾對安樂死早有想法。自從上了年紀,他感覺自己被限制了。他說,“這樣的生活根本沒有尊嚴可言。”
在瑞士,醫助安樂死已被合法化。為了盡量避免有人利用醫助安樂死的手段實施犯罪,瑞士法律還規定接受安樂死的當事人需要自己服藥或自己推入藥劑,完成安樂死的過程。
如果醫生插手將面臨刑事訴訟。
2.癌癥晚期的患者到底有多痛苦?
大衛·古達爾的事情是個特例,大多數人提及安樂死,還是身患重疾之時,比如癌癥。
很多癌癥晚期患者有劇烈疼痛的癥狀。很多臨床醫生見識過癌痛發作時患者的慘狀,冷汗狂飆、徹夜失眠都很常見,有的患者甚至痛到忍不住撞墻、出現被動體位等,非常痛苦。
而到了癌癥晚期,大多數患者也面臨多器官衰竭的問題,這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
比如呼吸困難,50~60%的晚期患者都有此類癥狀,肺部阻塞性不張,或者胸腔充滿積水;比如難以進食,因為消化系統梗阻,患者往往會暴瘦,甚至最終餓死;比如全身多處出血,因為腫瘤過度生長破壞了大量組織,或者放化療損傷了血管壁。
總之癌癥晚期患者的生存質量非常差。很多患者即便活著也長期臥床不起,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還要持續忍受病痛的折磨,加上愧疚、自卑等心理壓力,可以說活得非常難受。
3.安樂死,讓能患者有尊嚴,為什么國內不允許?
多年來,中國民間一直有呼聲希望能出臺醫助安樂死的相關法律。每一屆兩會上,類似的聲音也經常出現,曾有人大代表的提案中還舉出95%的醫護工作者支持醫助安樂死的數據例證。然而,別說醫助安樂死合法化了,相關的立法程序甚至從未啟動。
為何推進安樂死合法化的進程如此艱難?
一般官方的解釋是,對于醫助安樂死,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難,尤其安樂死很容易被鉆空子被利用,比如用于做器官買賣等罪惡勾當。
國家太大,很多法律政策的制定頒布都要權衡大量因素,做好各種準備,否則隨意放開口子,就可能出現大量無法挽回又難以解釋的社會問題。
因此,中國在現階段還無法實現醫助安樂死合法化。
4.不能安樂死,還有哪些辦法可以尊嚴死?
沒有安樂死的法律可循,那么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就只能靠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共同努力,讓癌癥晚期患者走得更舒適更有尊嚴。
癌癥晚期患者的醫護人員或家屬都應當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
比如患者癌痛發作時,適當給予止痛劑,就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患者在臥床狀態下咳嗽會很困難,此時應當幫助患者將身體翻向一側,墊高枕頭以幫助排痰,或者適當使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尤其家屬在這個階段應學習一些護理常識,比如患者在最后階段通常已對體溫失去感覺,如果家屬不清楚,給患者添加太多被褥,反而會給患者孱弱的軀體加大負擔。
除了生理上的滿足,心理上也要盡量給予患者安慰。在患者精神好的時候要多陪伴患者,傾聽患者的訴說,記得多點表達愛意,給予適當的撫摸和擁抱,都能讓患者感覺更加寬慰。
雖然中國的晚期癌癥患者無法選擇安樂死,但只要我們用心,還是有一些辦法完成補救,讓無法救治的患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參考資料:
1 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離世最后步驟由自己完成.澎湃新聞.2018年5月10日
2 給逝者,最后的尊嚴.北京晚報.2015年4月4日
3 中國安樂死實施的不可行性分析.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年第19期
4 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癥病人臨終關懷的探討.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7年第2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