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抗癌,找硒教授!
你好,我是愛硒教授。每天寫一些文章,分享我對癌癥康復的研究和經驗,如果你有癌癥康復相關的問題,可以找硒教授聊一聊,微信623296388

一、癌癥患者常見的精神枷鎖
每天在介入導管室里,都可以看到各種心情的腫瘤患者,精神層面可謂百態。總的歸類起來為三大類:
1,剛知道自己患癌后,經過手術、化療等治療、經歷種種痛苦后,往往會感到迷茫無助、還不知還沒有以后,假如有,又該如何走余下的路?
2,治療過后在等待中煎熬,生怕哪天會加重?又或是生怕哪天會發生轉移,時常會自問:我還能活多久?
3,很多患者的病恥感很強,自確診之日起,就實行自我封閉,杜絕與一切聯系;哪怕家人跟他說話也得小心翼翼,怕說錯了什么惹他不高興,連帶全家成員都在壓抑的氣氛之中。
二、現實存在的痛苦根源
患者從確診到治療,一般產生第一手負面信息的渠道不外是從網絡、病友口中獲得。其中過半的人是從網絡中獲得。而負面信息往往對患者來個先入為主的影響,潛意識的引領著患者朝不好的方面想。
談癌色變,在所有的患者當中,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癥時的第一個念頭:得了癌癥就,是等死,我沒救了。
在治療的過程中,看著病友有的離去、有的轉移,在自己忍受了身心痛苦后,覺得自己最后還是人財兩空的結局。
更多的是對復發轉移時的害怕,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轉移,內心更加的恐懼。
在你表面顯示出平靜的同時,內心的恐懼家人無法領會,自己擔心什么、顧慮什么,并沒有去跟家人訴說。
或許無法入睡睜眼到天明、或許夜半抱住臂彎偷偷痛哭。所以,很多的患者都是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心理因素,比如失眠、抑郁、焦慮、精神恍惚等,有的出現厭食現象。
經有關調查表明,癌癥患者中約有66%的患抑郁,10%的神經衰弱,8%得了強迫癥。
據統計,精神崩潰的患者中有1/4發生復發轉移。

三、肝癌肝內多發轉移的他獲得重生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很多癌癥患者患病都是由于長期的抑郁焦慮引起。心理可以致病,同理,心理也可以治病。
梁先生,是個本土生意人,51歲,開朗豁達,2018年9月份被確診多發性肝癌。
第一時間,他到了省城廣州的大醫院,當時教授們看了檢查結果也就是說盡力,沒人敢保證他能活下來的幾率是多少,擇期做了介入靶向治療,并跟他說可以在當地做治療。
他說:“當時教授這樣說的時候,我覺得我可能時日無多了。但是我內心還是希望有奇跡出現。”
回來后,聽從教授們的提議,選擇在家附近的醫院治療。除了做介入治療那幾天有點不適外,其他時間他該干嘛就干嘛,該吃吃該喝喝,改變的是睡眠相對規律了,吃的東西也是有選擇性的吃。
每天跟朋友去釣魚、喝茶、聊天、下棋,有空的時候還接送一下孫女上學。
他說:“我兒子女兒都成材了,多活一天就是賺到了。”
他在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生活習慣,比如以前,為了生意,把酒言歡的場合已經不再去參和,
每天晚上不超過12點之后才作息的習慣,已經改為晚上10點準時上床睡覺。用他的話說“我覺得癌癥讓我重生了,讓我知道了健康的意義。”
如果他沒說,沒人知道他是個癌癥患者。實行了幾期的介入治療,在最近一期的治療中,左肝內的癌腫縮小了,右肝的腫塊并沒有增大,也沒有發生轉移。他正準備跟龐博提出,想準備下一期去做右肝腫塊消融術。
我說:你的氣色比之前好看多了。
他有點小得意的說:“呵呵呵,我重了六斤!睡眠質量好了很多。”
瘤沒有增大,也沒有發生轉移,部分瘤體在縮小,。雖說腫瘤還在,但是生活質量很好,這就是他現階段的最好狀態。

四,如何有效的促進康復?
⑴正確認知癌癥的治療與自身的現狀,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正確的方法治療,主動最求自身的康復目標。
⑵正確科學的飲食是抗癌的物質基礎,營養均衡、科學搭配、對患者康復尤其重要。
⑶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走向社會,接觸樂觀的人和事。用正能量的話語來鼓勵自己,調動體內的康復機制。
因為精神因素可以明顯的影響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穩定的內分泌環境與免疫功能是促進康復的重要因素。

五、關鍵說
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癌腫瘤是在所有的致病因素經過時間慢慢堆積而成的,要移開癌癥這座大山需要時間與毅力。正確認識,癌癥是慢性病,需要漫長的治療與過程,過程需要你的積極心態去支撐。
每天緊鄒眉頭,悲觀心理,即便是靈丹妙藥,療效也大打扣折。要使藥物發揮最大作用,還需你的良好心里去配合。
心態決定你康復的幾率,你的心有多大,康復結果就有多大。這也是別人能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