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牛年的初春乍暖還寒,但陽光卻異常明媚。2021年2月28日,由禮來公司舉行的“禮來淋巴瘤論壇”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順利召開。禮來公司在腫瘤研發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近年來,達伯舒?和達伯華?的獲批上市標志著禮來公司開啟并逐步進入淋巴瘤領域,極大地推動了國內淋巴瘤領域的學科發展,為淋巴瘤患者帶來更多高品質的治療選擇。本次會議天津、北京、武漢、杭州、上海、廣州六城聯動,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位專家共聚云端,聚焦淋巴瘤診療相關熱點內容,討論臨床前沿問題、分享進展、交流經驗,為我們帶來一場與眾不同的學術盛宴。
開幕式
會議伊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主持開幕式并進行致辭。石遠凱教授表示,近年來,淋巴瘤治療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其中PD-1單抗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2018年,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中國上市,獲批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憑借其卓越的療效,達伯舒?率先被納入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成為首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2020年10月,由禮來制藥和信達生物制藥共同研發的另一款產品達伯華?(利妥昔單抗注射液)亦獲批上市,用于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濾泡性淋巴瘤(FL)及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這兩款藥物的上市為部分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為更多臨床醫生提供研究空間。本次會議在此背景下召開,會議內容十分豐富,多位國內淋巴瘤領域知名專家將圍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進行報告、點評和主持。
石遠凱教授致辭
隨后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周劍峰教授、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楊建民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蔡真教授和廣東省人民醫院李文瑜教授進行致辭。
-
天津分會場邱錄貴教授表示,達伯舒?與達伯華?是兩款重要的淋巴瘤治療藥物,其中達伯華?的I期-III期研究由我們中心牽頭完成,獲得驚艷的臨床研究數據。
-
武漢分會場的周劍峰教授指出,禮來制藥與信達生物制藥建立國際合作,按照國際標準研發藥物,經過多年努力雙方共同研發的達伯舒?、達伯華?相繼上市,為中國淋巴瘤患者帶來具有國際品質的國產藥物。
-
上海分會場的楊建民教授表示,達伯舒?與達伯華?的上市讓更多的淋巴瘤患者能用得起高質量且高性價比的藥物,希望越來越多的生命奇跡發生在中國普通腫瘤患者身上。
-
杭州分會場的蔡真教授指出,臨床中達伯舒?已有一年多的應用經驗,惠及了很多淋巴瘤患者。相信達伯華?上市后能為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
廣州分會場的李文瑜教授表示,達伯舒?與達伯華?具有國際品質、國內更低價格,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獲益。期待禮來制藥與信達生物制藥研發出更多高品質藥物,造福中國患者。
邱錄貴、周劍峰、楊建民、蔡真及李文瑜教授致辭
禮來理念:植根中國,造福中國
之后,禮來中國肺癌與血液腫瘤產品事業部負責人劉愛華女士向大家介紹了禮來、禮來中國及禮來中國腫瘤的發展史。禮來公司誕生于1876年5月10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禮來與中國的結緣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葉。早在1918年,禮來來到中國,并將其第一個海外代表處設在上海,從而邁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幾經風雨歷練,禮來于1993年重返中國。20多年來,禮來本著“植根中國,造福中國”的理念,著力拓展在華業務。
同時,禮來腫瘤學業務部也一直為癌癥患者及其關愛的人們提供改變生活的藥物和支持。劉愛華女士表示,雖然禮來腫瘤事業部在血液腫瘤領域是新兵,但我們始終恪守承諾、不忘初心,致力于研發符合實際需求的高品質藥物。2015年,禮來制藥與信達生物達成生物技術藥物開發合作,該合作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制藥企業與跨國藥企之間最大的合作之一。歷時多年,禮來制藥與信達生物共同研發的具有國際品質的達伯舒?、達伯華?相繼上市,為淋巴瘤患者帶來新的高質量的治療選擇和獲益。
最后,劉愛華女士表示,禮來公司秉承關愛與探索的信念,致力于研發創新的藥物,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劉愛華女士致辭
新進展、新模式打開淋巴瘤治療新局面
PD-1抑制劑開啟HL免疫治療時代
隨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景紅梅教授帶來題為“HL免疫治療新進展”的報告。中國淋巴瘤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其中HL占中國所有淋巴瘤的8.54%。目前,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被認為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多數初治cHL患者在經ABVD或Stanford V治療后仍會經歷疾病復發而變得難治,復發/難治性cHL(R/R cHL)預后一般較差。
景紅梅教授作精彩報告
2018年,四個PD-1抑制劑經NMPA批準上市,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景紅梅教授表示,對于R/R cHL而言,相較傳統化療藥物,PD-1抑制劑的療效和安全性具有顯著的優勢。例如,在ORIENT-1研究中,信迪利單抗治療R/R cHL患者的客觀緩解率達85.4%,完全緩解率高達42.7%;其長期隨訪結果還顯示,信迪利單抗治療R/R cHL的中位PFS達到18.6個月,24個月OS率達96.3%,且長期安全性良好。信迪利單抗是國內首個獲批治療R/R cHL的PD-1抑制劑,為中國R/R cHL患者帶來更多選擇和獲益。需要注意的是,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雖然已經在國內上市,但尚未獲得HL的適應癥。目前,靶向CD30的CAR-T治療目前尚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其安全和有效性待進一步評估。
ORIENT-1研究中信迪利單抗治療R/R cHL的緩解結果
精彩報告后,蔡真教授主持討論環節,大家就“PD-1抑制劑在淋巴瘤的治療地位和臨床實踐關注點”進行討論。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劉薇教授表示,國內的PD-1抑制劑在血液腫瘤中主要以HL為主要適應癥來完成注冊并上市,其實在很多其他亞型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PD-1抑制劑也有顯著獲益,例如原發縱膈大B細胞淋巴瘤和原發中樞神經系統大B淋巴瘤等。楊建民教授補充道,在HL的治療中,PD-1抑制劑可能會有一個從難治/復發到一線高危、再到一線常規應用的過程,不過這需要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慢慢探索。
NHL治療新模式涌現,利妥昔單抗何去何從?
之后,李文瑜教授介紹了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療的新模式,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雙特異性抗體、CAR-T細胞和抗體偶聯藥物(ADC)等。李文瑜教授表示,基于ICI的聯合方案有望打開NHL ≤2L治療的新局面;雙特異性抗體緊隨其后,與其他藥物聯合的治療方案為NHL治療帶來新選擇;CAR-T療法不斷進展,在治療≥3L R/R NHL方面的療效具有優勢;ADC煥發新機,NHL聯合治療方案數據更新。
李文瑜教授作精彩報告
那么在新藥治療時代下,利妥昔單抗在B細胞淋巴瘤治療中該何去何從呢?本環節由周劍峰教授主持,大家進行了精彩討論。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葉寶東教授表示,在新的治療模式涌現的情況下,利妥昔單抗在B細胞淋巴瘤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對于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是其一線治療的標準方案,而利妥昔單抗則是其基石藥物。除一線治療外,利妥昔單抗在DLBCL的維持治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前的凈化治療、難治/復發性疾病的挽救性治療中也有顯著療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楊晟教授指出,在很多B細胞淋巴瘤的一線聯合治療中,利妥昔單抗都是基礎藥物。在新藥研究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振奮人心的消息,但多數都是在二線及后線治療中。因此,一方面我們要仰望星空,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腳踏實地,基于目前的可及條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最后,李春蕊教授補充道,盡管有很多新藥,但利妥昔單抗在侵襲性淋巴瘤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動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達伯華?的上市,將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高品質且更可負擔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
總結
最后,楊建民教授和李文瑜教授做會議總結。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來自全國的各位專家同道云端相聚,分享心得、交流學習,每次思維的碰撞,含有大大的能量,為未來更優秀的青年醫師指引方向。本次論談內容豐富多彩,除采取線上網絡互動的方式為大家帶來一場全面、豐富的饕餮盛宴外,還在天津、北京、武漢、杭州、上海、廣州六個城市開展線下論壇,各大分會場專家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不良反應管理、生物類似藥的共識和臨床應用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并對臨床中遇到的經典病例展開激烈的討論。本次禮來淋巴瘤論壇的成功舉辦將幫助臨床醫生更好的把握淋巴瘤診療進展,進一步促進我國淋巴瘤診療水平的提升。期待下次論壇,繼續傳播淋巴瘤領域新進展、新思路、新方法,使我國淋巴瘤的診治水平步步高升。
各大會場合影留念(從左→右,從上→下分別為:天津、上海、北京、武漢、杭州、廣州會場合影)
審批號:PP-RTX-CN-0027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