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Me Before You》中男主角威爾是個迷人帥氣的多金王子,然而一場車禍,威爾四肢癱瘓,從此人生墮入無底深淵。
由于與之前的一帆風順落差太大,威爾覺得這樣活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于是想自殺了結自己的性命,但被救了回來。
后來,母親給他找了女主角克拉克做他的護理,活潑的克拉克讓威爾重拾快樂和信心。就在大家都以為能改變威爾想輕生的念頭時,他依然堅持最初的想法,希望能夠安樂死。
盡管家人和克拉克都不舍得與不忍心,但他們還是選擇尊重威爾的意愿。影片的最后,威爾在最愛的人的陪伴下祥和地離開了。
(圖片來源:電影《Me Before You》)
不少人看完電影后對安樂死有不同的態度,生命的歸屬權到底屬于自己還是家人?在活著太痛苦的時候,病人是否有權力選擇有尊嚴地死去?
現實中,也有不少癌癥患者因為忍受不了病痛或經濟、家庭等原因而希望接受安樂死。目前,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只有少數,通過外力去終結一個人的生命,在許多國家仍存在爭議。
他胰腺癌晚期,遠赴瑞士,平靜地死去
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傅達仁的家人曾公開了他在瑞士執行安樂死而最后服藥的畫面。
傅達仁長期受著胰腺癌的折磨,治療前后花費了300多萬,依舊沒有好轉。這個癌癥將他折磨得“不成人樣”,自患癌以后,他的體重迅速降了40斤,快速的衰老讓他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兩年的時間,傅達仁表示,他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那時候,傅達仁心中就想要安然、無痛苦地離開這個世界。于是和家人商議:自己想要安樂死。
在視頻中,傅達仁對于即將來臨的死亡,顯得非常平靜,并一一向家人開心道別。死亡前,醫生交給其一杯液體,并問他是否準備好。
傅達仁喝下藥水后,在家人的懷抱中,結束了生命。這整個過程僅僅2小時13分鐘。
在追悼會上,遺孀鄭貽談起丈夫時表情平靜,她說:我們家屬很放心,他走得平安,很喜樂。
于癌癥晚期的患者而言,安樂死是最好的選擇嗎?
關于癌癥致死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誤以為是死于癌癥本身。但不少癌癥患者真正的死因多與器官衰竭、并發癥、心理因素等有關。
有句話說“很多癌癥病人是被‘嚇死’的”,有的患者從被醫生宣布患癌開始,就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在后續的治療中,患者的過度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也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另外,讓不少癌癥晚期患者想放棄或者的理由,就是癌痛。有的患者表示:癌痛時,恨不得一頭撞墻上死去。
癌痛給患者帶來的不僅僅是肉體痛感的折磨、影響生存質量,還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安樂死和輕生看似都是奔赴死亡,但它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安樂死指在確診患者罹患絕癥,且無法透過醫療行為減輕痛苦的情況下,由病人或病人家屬提出,經過面談、咨詢等評估后,由醫生主動,使病患在無痛的狀態結束生命的方式。
那么,病人到了癌癥晚期,是否應該要選擇安樂死?
有贊成的人表示,生命是自己的,生或死只有自己才有選擇的權利。若親人違背患者的意愿,花費昂貴的費用來延長生命而降低了生存質量,換來的只是病人更大的痛苦。
但也有反對者表示,安樂死就是在“變相殺人”。不少人認為,只要患者有一絲生的希望都不應該放棄,如果讓患者選擇安樂死,就是外界剝脫了其生存的權利。在四川有一位婦人因車禍被判腦死亡,救治無望,只能轉入重癥監護維持生命。其兒子在探視時因不想母親太痛苦,就拔掉其呼吸管,最終卻被判為故意殺人。
是否讓患者安樂死,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與種類、患者身體狀況、患者意愿等情況決定。有的癌癥即使到了晚期,也有極大的治愈希望,此時還是應該盡可能地接受治療。
在我國,安樂死并不合法
瑞士是安樂死的合法國家之一,傅達仁選擇在瑞士執行,是合法行為。除了瑞士,目前已立法容許安樂死的還有法國、丹麥、匈牙利、挪威等國家。而在我國,“安樂死”依然不被法律所允許。
北京大學刑法學王世洲教授表示,中國的法律并不承認安樂死的合法性。
“迄今為止,中國的‘安樂死’案件全部都是以故意殺人案件來處理的。”據王教授介紹,全世界承認“安樂死”的國家很少。對于安樂死,最大的爭議圍繞罪與非罪的問題展開。
從犯罪的本質特征上看,安樂死是在尊重病人的意愿下的一種優化處置,并沒有侵犯生命權。但在法律未允許實行安樂死的情況下,協助患者進行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會構成故意殺人罪。
到了胰腺癌晚期,還有救嗎?
在我國,安樂死仍然無法“合法化”。若是出現像傅達仁一般,遭受著胰腺癌的折磨,是不是就等于在痛苦中等死?
胰腺癌晚期并不一定就是馬上死亡。合理的治療方案是決定胰腺癌晚期病人能活多久的重要因素。目前,隨著新治療手段出現,例如靶向治療、放化療、局部熱消融以及生物治療,以及越來越多新藥物被研發和臨床試驗,不少胰腺癌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已有提高,因此不要輕易放棄治療。
另外,患者的身體機能改善也與生存時間有關。身體機能好,免疫力強,才能有效抑制腫瘤的擴散。飲食上,忌油膩及高脂肪食物,宜多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核桃、苦瓜、大麥茶等。心態上,也應保持樂觀積極,同時堅持運動和鍛煉,有助于延長生存時間。
生命的終結并不是什么禁忌的話題,它值得我們去思考。假如你是患者或患者家屬,你又會怎么選擇呢?
參考資料:
[1]《傅達仁安樂死最后畫面曝光:兒子崩潰,妻子開心看丈夫離世》. 搜狐新聞.2019-02-27
[2]《<非誠2>劇情引爭議 “安樂死”屬故意殺人》.人民日報.2011-01-25
[3]《胰腺癌有四大異常信號》.生命時報.2016-01-3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