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的生長機制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外因包括X射線、紫外線等物理輻射,烷化劑、亞硝胺類等化學污染,EB病毒、HPV病毒等生物感染。
內因是不可控的,外因是可控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做好這幾件事情,那么癌癥就會遠離你。
癌癥害怕你做這些事
- 1.怕你水果蔬菜當零食
高脂飲食、紅肉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肥胖。研究表明,肥胖與十幾種癌癥密切相關。此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認為,飲食中脂肪的攝入,會促進結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癥的發生。
因此,為了健康,必須限制脂肪的攝入。專家建議,脂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30%左右。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既可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又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的攝取量,顯著降低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
- 2.怕你戒煙又忌酒
煙草中含有至少73種已知的致癌物,數據顯示,吸煙者的癌癥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2倍。吸煙的年齡越早、次數越多、時間越長,癌癥的死亡率就越高。其中,吸煙可導致85%的肺癌死亡。
酒精也是致癌的風險因素之一,酒精中的乙醇會損傷DNA、影響雌激素的分解、降低身體吸收維生素和類胡蘿卜素的能力等。研究發現,對于特定癌癥來說,少量飲酒也有可能導致患癌的風險上升。如果吸煙又飲酒,那么癌癥風險就會成倍增加。
吸煙和喝酒對身體的危害是不可逆的,不管是少量吸煙還是少量飲酒,都會增加癌癥風險。所以,煙酒最好一口都不要碰。
- 3.怕你利用一切機會站起來
研究指出,單次靜坐60分鐘以上,死亡的風險會翻倍。久坐不動會使腸道蠕動變慢,血液循環減緩,增加肥胖風險,誘發多種心血管疾病。同時,還會影響肌肉萎縮,降低最大耗氧量,危害腰椎和頸椎。
適當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癌能力。研究表明,每天進行半小時以上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運動貴在堅持,可以選擇走路、慢跑、游泳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果無法規律運動,也可以做些家務活,比如拖地、掃地、洗衣服、洗碗等,也可以消耗脂肪,預防肥胖。還有研究表明,每天做2小時家務,女性乳腺癌的風險可以降低10%。
- 4.怕你天天好心情
海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宋少軍指出,心理因素在癌癥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暴躁易怒、情緒低落、斤斤計較、壓力過大等不良心理,與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密切相關。
動物實驗發現,不良情緒會影響機體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的能力,促進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所以,好心情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要學會多與人溝通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壓力能夠得到緩解和釋放。此外,也可以培養幾種興趣愛好,當深陷不良情緒時,可以通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 5.怕你擁有好睡眠
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在7-8小時左右。但是,由于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只能睡4-5小時,甚至更少。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會使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降低機體免疫力,促進癌細胞的產生、增殖與擴散。此外,睡眠不足還會導致雌激素大量分泌,增加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臨床上,大部分腫瘤患者都有過睡眠不良的經歷。擁有好的睡眠,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專家建議,每天晚上11點之前入睡,睡前不要喝咖啡、濃茶,也不要進行過于激烈的運動,以免使神經過度興奮,導致失眠。同時,養成午睡的好習慣,每天午睡時間在中午12點到下午1點左右,時長控制在30分鐘左右。
- 6.怕你定期體檢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定期體檢。臨床上,確實有不少人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身體異常,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癌癥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指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患者來說意義重大,既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后,又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對于癌癥高危人群來說,普通的體檢是很難檢查出癌癥的,應該選擇防癌體檢。以肺高危人群為例,有肺癌家族史、長期吸煙、長期接觸石棉和放射性元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結核病史等人群,應定期做胸部低劑量螺旋CT。有乳腺癌家族史、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情緒波動大、飲食習慣不良等乳腺癌高危人群,也要定期進行鉬靶+超聲檢查。
癌癥不是絕癥,更不是突然發生的,因此也是可防可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一切不良行為習慣,都有可能促進癌癥的發生。所以,遠離癌癥,總的來說,就要做到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定期體檢,將癌癥扼殺在萌芽狀態,才能防患于未然。
參考資料:
[1]《常做這些事連癌癥都怕你》.生命時報.2016-05-12.
[2]《人人都怕癌癥,但癌癥也怕你:怕你做這些事!》.健康時報.2021-03-02.
[3]《怎么防止“癌從口入”?國際飲食防癌“十要”您需要知道!》.人衛健康.2017-07-0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