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年都體檢!胸片也次次不落!怎么以前一次問題都沒有,突然就說我得了肺癌呢?還是晚期,一定是你們搞錯了!”
王大爺今年65歲,自退休后就年年體檢,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兩個月前,王大爺總是感覺胸悶氣短,老是咳嗽,于是把體檢時間提前,到醫院檢查,結果這一次卻被醫生告知得了肺癌晚期。明明都已經堅持每年檢查身體了,為什么還是沒能躲過癌癥?
為什么胸片容易漏診肺癌?
由于肺臟密度較低,與周圍組織形成良好的密度對比,因此胸片可以提示肺部炎癥、肺結節、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肋骨病變、氣胸、肺氣腫等疾病,因此是體檢中的重要項目之一。
但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剛表示,胸片的空間分辨率差,故診斷作用較局限,由于是一種重疊影像,且組織顯像不清晰,對比度差,極易漏診,如病灶太小或局限在隱蔽部位等,所以出現漏診肺癌的情況并不奇怪。
不過,雖然胸片不能很好地在早期檢查出肺癌癥狀,但當醫生考慮發燒和呼吸系統疾病有關時,胸片必定是最簡單、最便宜、最實用的檢查方法。
肺癌的篩查首選就是低劑量螺旋CT
CT在肺內病變中的診斷優勢非常明顯,CT通過顯示組織薄層橫斷面及三維結構圖像進行診查,有效避免了肺與心臟、縱隔、橫膈等組織的重疊,能發現肺尖、脊柱旁、靠近胸膜、心臟后方、縱隔、橫膈等部位胸片難以發現的病灶。
CT還有較高密度分辨率,能發現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灶。對發現肺內病灶及早期診斷定性,CT明顯優于胸片。此外,低劑量CT篩查所產生的射線劑量很低,對人體的影響明顯降低,是高危人群體檢的首選方法,但對孕婦來說仍然是一個禁忌證。
根據中華醫學會2015年的建議,如果平均每天吸1包煙,并且超過20年;或者長期吸二手煙;或者有肺癌家族史;以上只要符合一項,就建議您在50歲~75歲,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CT。對于年齡小于40歲的普通人群,仍然推薦胸片體檢,簡單快捷。
肺癌發現多已是晚期,留意異常癥狀提示
臨床研究發現,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肺癌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因為早期肺癌的癥狀不典型,很多患者都會把它當做其他疾病進行治療,殊不知耽誤了治療肺癌的最佳時間。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早期肺癌的癥狀表現。
1.咳嗽:持續性的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癥狀,早期肺癌的癥狀是由長在支氣管內的腫瘤,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支氣管壁而造成。
2.喀血:咳嗽伴隨喀血是肺癌常見的癥狀,由于腫瘤侵入支氣管黏膜的血管,導致發生喀血的情形。
3.呼吸困難:當癌瘤阻塞支氣管時,早期肺癌的癥狀表現會導致肺萎陷,減少肺活量,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的情形。
4.肋膜積水:若腫瘤擴展到肋膜,不僅會引起胸痛,也會出現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
5.骨頭疼痛:若腫瘤轉移到骨頭,則會引起骨頭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肺癌早期篩查,要有的放矢
對于很多肺癌患者而言,當疾病被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晚期,患者不僅喪失了手術機會,更喪失了治療的信心和斗志,最終未能進行規范治療。因此,肺癌患者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那么,篩查肺癌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除了上文提到的胸片和低劑量螺旋CT,纖維支氣管鏡也是肺癌最主要檢查項目之一,可直接觀察聲帶、氣管、支氣管等情況,能窺見腫瘤并活檢。絕大部分長在肺中央的中央型肺癌可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明確腫瘤具體位置、性質、分期,對確定合理治療方案和放療靶區具有重要意義。
經皮肺穿刺活檢則是明確診斷長在較小支氣管、纖維支氣管鏡難以到達的周圍型肺癌的有效手段。
總之,胸片發現問題者,需進一步CT檢查。有的患者CT就能明確診斷。若CT不能明確診斷,肺中央有可疑腫物的,應再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肺周邊存在可疑腫物的,應進行經皮肺穿刺活檢。
根據相關流行病學資料可知,肺癌是臨床呼吸科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臨床上公認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有相關數據報道,在我國惡性腫瘤所致死亡中,肺癌所占比例為20%以上,而確診為肺癌的5年總生存率僅為15%左右。
大多數肺癌患者在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表現,當出現癥狀往往已處于疾病晚期,予以確診時大部分已經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機會。因此,早期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對肺癌患者意義重大。
參考資料:
[1]《查出肺結節?了解它就不可怕!》.福建醫藥雜志.2020-02-15
[2]《吸煙者,請每年做個胸部CT》.江蘇衛生保健.2020-01-15
[3]《低劑量CT檢查在肺癌篩查中的價值探討》.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12-28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