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偏偏是我?為什么?!”
45歲的陳女士在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后,一直心情低落、郁郁寡歡。在接受化療期間,陳女士的身體總出現各種不適,在醫生的幫助下,陳女士及時調整了負面情緒,最終勉強完成化療。
化療后陳女士繼續接受內分泌藥物治療。期間,陳女士負面情緒再次出現,負情緒加上藥物副作用讓她整個人瀕臨崩潰,尤其是在夜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段時間。就在前不久,陳女士在常規復查中發現自己乳腺癌居然復發了!明明自己也按時吃藥接受治療了呀!為什么癌癥還會復發?
一、因與果:負情緒與癌癥的“糾纏”
負情緒為何會影響癌癥?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因果關系,首先我們要了解癌癥患者的負情緒從何而來。
手術是乳腺癌治療的手段之一,但手術可能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形象方面的影響,使得患者出現比如自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變化[1]。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此外,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后常需要進行輔助放射治療、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但是這些治療方法也常常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患者在手術和腫瘤的雙重打擊下,就會出現一系列心理應激問題,包括恐懼、焦慮、低落、抑郁、憤怒甚至絕望等負性情緒[2]。
了解了負情緒產生的原因后,那么負面情緒又是如何影響癌癥的呢?
人體內的負情緒長期沒有得到及時排解,那么負面情緒會進一步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使人內分泌系統紊亂[3],機體內環境失調,隨之使人體抵抗力下降,癌細胞便可能乘虛而入[4]。
以中醫的角度來解釋就是:如果生了氣散不出來,比如悶氣,往往會在胸腹形成中醫所謂“橫逆”的氣滯,很可能導致女性乳腺小葉增生和乳癌。
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惡性情緒的長期存在亦會造成患者機體免疫能力的降低,使得患者免疫系統識別清除惡性細胞的功能減弱,最終引發腫瘤復發和轉移[5]。
那么回到開頭陳女士的問題上,明明按時吃藥接受治療,但癌癥還是復發了,其實原因就在于陳女士在治療期間,情緒一直處于抑郁狀態得不到緩解。從最初的發生到患病后的治療進展期間,陳女士的負面情緒一直“貫穿其中”,最終演變成了癌癥復發的一道“催命符”。
“ 氣出乳腺癌會太夸張嗎?
一點也不哦!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一根鼻管一端插入人的鼻孔,另一端插入雪地中,來觀察情緒變化帶來的反應。
在實驗中研究者發現:當人心情平和的時候,呼出的氣體將雪融化成白色;當人非常生氣的時候,呼出的將雪融化變成了紫色。接著,研究者把紫色的雪水注入小白鼠的體內發現,半個小時后小白鼠就一命嗚呼了。
可見,負面情緒是個不容忽視的一個健康問題。
從最初的癌癥發生到患病后的進展等,情緒在其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情緒管理得當能成為一劑“良藥”,反之則可能變成一道“催命符”。
二、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小脾氣,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成年人,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管理不好情緒的人,身體也會以不同的方式懲罰你,比如出現脫發、失眠、血壓升高甚至致癌。
總之,為了身體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情緒管理,特別是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有研究表明[6],負性情緒會導致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削弱對癌細胞的抵抗作用;反之,正向情緒則可以起到調整機體免疫力,防止癌癥惡化的作用,同時對腫瘤細胞的消除起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那么,對于乳癌患者具體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首先,患癌后要積極地配合治療,不要過多的恐懼和擔憂,要學會如何有效地管理它,減輕它帶來的壓力。其次,在治療期間不要胡思亂想,總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擔心轉移復發上,反而對病情恢復不利[7],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上,比如開始鍛煉身體,調整作息規律,定期做好復查,變得更加愛護自己。
具體可以這樣做:
保持運動
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提高機體的反應能力[8]。各種類型的運動方式如瑜伽、太極、有氧運動等都可以有效地減少焦慮和抑郁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放寬心態
癌癥長時間的的存在,容易導致患者對疾病進展產生恐懼心理,但“人生難得糊涂”,正在發生的事,別過于困擾;已經發生的事,就由它去吧。對待癌癥亦是如此。應當減少不必要的生氣,不要想太多,及時調整心態并積極面對治療才是正確的方式。
保持充足睡眠
長期負情緒會影響睡眠質量,繼而影響治療效果,那么覓友們可以通過靜坐和冥想,讓呼吸、身體、思維等處于平穩的狀態中[9],或者通過播放輕松的音樂讓身心得到深入放松,提高睡眠質量。
培養愛好,轉移注意力
可以欣賞音樂、下象棋,也可以養花弄草。人只要有了愛好,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此外,還可以定期參加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講座,提升對疾病的認知能力[10],同時增加同伴之間的交流,互相激勵,能夠幫助覓友們接受到更加專業的心理干預,提高大家對治療積極性。
學會釋放不良情緒
人們談癌色變,認為患癌等于被判死刑等,這些原因也會使覓友們產生無望感,增加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行適當的情緒表達和宣泄可以幫助大家重拾抗癌的信心和勇氣。
END
防范癌癥,除了均衡飲食、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之外,科學管理情緒,保持心情愉悅也同樣重要。俗話說,氣大傷身,心寬體胖,正說明了情緒對健康的重要性。
常生氣對身體健康半點益處也沒有,這種生氣的結果,往往最受傷的是自己,況且靠生氣發發牢騷,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而且還會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的降低或紊亂,不如學會控制好情緒,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別讓負情緒影響了康復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