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陳奇銳:我們創辦價值醫療“泰山獎”的目的和意義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我們為什么創辦價值醫療“泰山獎”?陳奇銳在第二屆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善待每一個患者、做好每一項臨床研究、為每一個藥品和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負責。

    整理 | 凌駿

    4月10日,“2021醫學界價值醫療大會暨第二屆泰山獎頒獎儀式”在上海順利舉行。作為本次會議主辦方,“醫學界傳媒”創始人、CEO陳奇銳先生發表了精彩的致辭。

    “今天的中國醫療,需要堅持‘正義的原則’,樹立‘榜樣的力量’”,陳奇銳先生說,“為此,我們要尊重醫務工作者的服務價值、改革我們的醫療教育體系、培養可靠的醫生、改良我們的醫學科研系統。”

    我們為什么創辦價值醫療“泰山獎”?陳奇銳在第二屆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以下為陳奇銳先生的主要演講內容:

    因為疫情,2020年第二屆醫學界價值醫療泰山獎頒獎會從原定的去年12月份推遲至今。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中國、席卷全球,在這次疫情中,我國政府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公眾和醫療界同仁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最終讓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疫情中,我們曾經考慮過在線上舉辦,但不少專家還是希望能夠借著這個機會線下交流,因此不得不推遲至今。

    我們為什么創辦價值醫療“泰山獎”?陳奇銳在第二屆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第一屆“泰山獎”沒有經過嚴格的組織,當時應急提出,只經過1個月的準備,雖然獲獎者均德高望重、實至名歸,但流程和組織并不健全。為了讓“泰山獎”能在獨立、客觀、公正的基礎上,篩選出真正值得獲獎的人和項目,2020年我們下定決心,組織權威、專業的提名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同時設計了透明、規范的流程。這些成員均為醫學界、媒體界資深、專業的專家,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泰山獎”能夠一直辦下去,并且獲得真正的聲譽。應該說,這項工作在諸位專家的支持下,今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泰山獎”的命名來自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者責任、重于泰山”。但我必須承認,它還只是一個“嬰兒”,它所秉持的理念、想傳達的信息、堅持的價值觀,仍然不為人所知。

    我們為什么要辦“泰山獎”?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是出于“醫學界”媒體價值觀的考慮。任何事情想要做得好,一定需要有一些底層原則。1620年,來自英國的清教徒們在五月花號上說:我們將用正義的原則和榜樣的力量,在新大陸建造一個“山巔之城”。

    在我看來,今天的中國醫療,正需要堅持“正義的原則”,樹立“榜樣的力量”,而“泰山獎”就是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希望通過設立這個獎項,激勵那些堅持價值醫療、為中國醫療事業進步做出杰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組織,向他們致敬。

    第一個是“正義的原則”。關于醫療,最早我們的醫學都是經驗醫學,靠的是個人經驗,直到1990年前后,我們出現了循證醫學,并在此后積年累月的發展中相繼出現精準醫學等等概念。總的來說,醫學的發展,就是以遵循科學為原則。循證醫學這些年在中國發展得很好,我們的醫療水平也不斷的提高,我認為“正義的原則”在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未來,我們也仍將不斷前進。

    第二個是“榜樣的力量”。“正義的原則”要堅持下去,必須有正向的激勵。在正向激勵中,除了科研環境、監管環境之外,還要考慮到制度環境。有了制度,人們做了有價值的創新研究,才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整個行業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應盡的職責,“醫學界”作為一個新媒體,能做的其實很有限,但還是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呼吁,通過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為中國醫療環境的不斷改善,發揮自己的一份力。

    李光偉教授是第一屆公衛獎的獲得者,他做了33年的“大慶研究”,奠定了糖尿病預防和診療指南改寫的基礎;今年的臨床研究獎獲獎者劉建民教授,他的團隊對卒中患者的研究,可能會改變相關的治療指南;2020年度公益人物獎得主王克勤先生,2011年創辦“大愛清塵”基金,一直在關注600萬沒有醫保的塵肺患者。

    還有很多的獲獎者,他們為中國醫療做出的貢獻,都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除了肯定,我們還要給他們一些“掌聲”,這是我們媒體可以做,也能做好的。第二屆“泰山獎”我們實現了評審流程科學化,通過諸多專家的參與和完善的評選機制,保證了公正和客觀。未來,我們還會把它好好地辦下去,希望最終可以成為中國醫療界獎項的風向標。

    我們為什么創辦價值醫療“泰山獎”?陳奇銳在第二屆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此外,今天的場合比較難得,我也說說自己的一些經歷。

    2003年,我剛剛大學畢業兩年半,我的母親因為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的慢性腎衰竭而去世了。這件事也決定了我今天選擇的道路:“醫學界”創業以來一直堅持“傳播基于循證醫學的醫學信息”,從而服務醫者、改善醫療。

    我母親的經歷證明,循證醫學和價值醫療不僅僅和“錢”有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者責任、重于泰山”,點明了醫務工作者責任之大——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必須善待每一個患者、認真做好每一項臨床研究、為每一個藥品和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負責。

    醫學不僅僅是一個專業,它必須“科學為基、專業為塔”,還必須堅持“善良為燈”。我國的醫療,建國以來,尤其最近40年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對比發達國家,可以提升的地方仍然很多。為此,我們必須對醫療體系進行改革,包括尊重醫務工作者的服務價值,讓他們獲得體面的陽光收入;改革我們的醫療教育體系,培養可靠的醫生;改良我們的醫學科研系統,讓醫學科研的成果更可靠。

    2012年我決定創業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不管這條路多么漫長和艱難,一定要走下去。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沒有多少行業,像醫療行業一樣,存在巨大的、結構性的改良機會。

    這確實是機遇,但也必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今天,價值醫療尚處萌芽階段,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得到肯定?得到認同?成為衛生政策的基石?我們對此不可過于樂觀。對于未來的困難,要做好準備,同時以“但問對錯,不問得失”的心態去工作,“水滴石穿”地去踐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國走向價值醫療的大潮中,“泰山獎”只是“星星之火”中的一點。我們期待著:價值醫療“正義的原則”和各位獲獎者“榜樣的力量”能在我國醫療界生根發芽,引領中國醫療事業的進步,從而讓我國的醫療更可靠、更優質、更溫暖!

    我相信,價值醫療成為中國醫療主流的那一天,必將到來!

    (注:本稿與現場講話略有不同,已經過講者確認。)

    李光偉:“負向激勵”是實踐價值醫療的攔路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