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癌癥方面,中醫和西醫哪種治療方法更有效,長久以來一直處于爭論之中。
有人說中醫更有效,因為中醫更注重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容易產生耐藥性。有人說西醫更有效,因為西醫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殺滅癌細胞或清除癌組織,效果立竿見影。
實際上,在臨床實踐中,西醫在治療癌癥上占據了主導的地位。那么,中醫在癌癥治療中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中醫治癌好處多,但切忌盲目
-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主任醫師賈立群表示,中醫中藥有抗癌和抗癌輔助作用,從整體來看,中醫治療癌癥的好處在于:
- 扶正解毒、益氣養血,緩解放化療引起的消化道不適、骨髓抑制、臟器功能異常等毒副作用,讓患者保存體力,應對下一階段的治療。
- 解“熱毒”之邪,通過內服和外用,雙管齊下,有效應對化療引起的身體各部位疼痛、皮膚破潰等損傷。
- 彌補靶向治療的不足,減輕患者因靶向治療引起的皮疹、手足綜合征、腹瀉等不良反應。
- 扶正,在術后恢復期,幫助患者固本培元,恢復體力,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癥轉移和復發的風險。
雖然中醫在癌癥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多患者都比較盲目,導致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中醫治癌不能盲目,否則容易陷入誤區,需要注意:
- 第一,中醫治療應建立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之上,不能因為中醫而摒棄西醫;
- 第二,是藥三分毒,即使是中藥,也具有一定的毒性,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以免發生毒性損傷;
- 第三,中醫不是走投無路的選擇,不同階段介入中醫治療的效果也不一樣,應該根據事情情況決定。
什么階段介入中醫治療較合適?
資料顯示,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就發現了關于中醫治療癌癥的記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醫對癌癥治療已經形成了較系統的認識。
如今,中醫在癌癥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中醫治療并非隨意而為,在以下三個階段介入較為合適:
- 1.西醫治療的同時
在癌癥治療中,中醫與西醫是相輔相成的。西醫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方法,直接殺滅癌細胞或清除癌組織,但是具有容易擴散和轉移、毒副作用大以及容易產生耐藥性等缺點。
這時候,中醫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中醫可以減少西醫治療引起的惡心、嘔吐、乏力等不良反應,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放化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 2.西醫規范化治療后
在完成手術、放化療等西醫規范化的治療之后,中醫的介入一方面可以緩解副作用,減少臟器損傷;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癌癥擴散、轉移和復發的風險,鞏固治療效果。
同時,通過調理脾胃、補益肝腎,中醫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少營養不良情況的發生,最終達到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的目的,加快恢復。
- 3.腫瘤晚期階段
癌癥晚期患者大多數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體內的癌細胞發生了擴散和轉移,已經無法進行手術,只能通過中醫的介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比如,中醫在治療癌痛時,可以通過針灸、穴位貼敷等方法,有效緩解癌痛。此外,給患者服用逍遙丸、柴胡疏肝丸等中藥,也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體寒之人易得癌,4招助你改善體寒
中醫認為,體寒的人容易得癌,原因有二:
一是體寒的人多數免疫力較低,既無法有力抵擋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又很難清除自身毒素;
二是體寒的人血液循環比較慢,容易造成淤血,與痰濁、氣滯共同產生毒邪,促進癌癥的發生。
那么,體寒的人應該怎么改善自己的體質,降低癌癥風險呢?東直門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儲真真表示,可以通過以下4個方式:
- 1.調整飲食習慣,少吃苦瓜、鴨梨等寒涼食物,少喝奶茶、飲料,適量食用牛肉、羊肉、雞肉、鴨肉等溫熱的食物。
- 2.注意保暖,避免長期處于陰冷潮濕的環境,天氣變冷要及時添加衣服,夏天的時候不要長時間吹風扇或空調。
- 3.適度鍛煉,通過快走、慢跑、爬山等有氧運動,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逐漸改變寒性體質。
- 4.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用溫水泡腳,同時用雙手揉搓雙腳,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
在治療癌癥上,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也有一定的缺點。所以,現在一般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兩者相輔相成。不過不同患者的情況不同,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合適的選擇。#謠零零計劃##科學真相##向癌癥說不#
參考資料:
[1]《中醫治癌,“舒服”最重要》.生命時報.2017-04-14
[2]《中醫治癌有哪些絕活》.健康時報.2014-10-27
[3]《體寒的人易招來癌癥,5個方法改善體寒》.生命時報.2015-10-2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