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九旬的劉松寒年輕時候是南下干部,75年的時候,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手術之后半年,又因為子宮大出血,做了子宮及附件全切術。
不過天性樂觀堅強的她并沒有倒下,而是積極地接受治療。
后來,劉松寒的癌癥又復發轉移了三次。幸運的是,劉松寒每一次都憑堅強的毅力從“鬼門關”闖回來。
如今,劉松寒已經九十幾歲,身體依舊健康,已經懂得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
其實,像劉松寒這樣抗癌成功的患者還有很多。甚至有的患者經過積極抗癌后,體內的癌細胞消失不見。所以,癌癥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也不是絕癥。
那么劉松寒是怎樣“對付”癌癥的?一起看看吧。
一、有1/3的癌癥病人是被嚇死的,首先擺正心態
情緒會影響癌癥的治療效果,在談癌色變的時代,有的患者確診癌癥后自己嚇自己,認為自己沒救了,不配合治療,一心等死,反而錯過了活下來的機會。
對于劉松寒來說,她的抗癌經驗是“意志堅強”。劉松寒有一個老同事,確診肝癌之后就精神崩潰了,認為醫生下的是“死亡通知書”,沒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而劉松寒不一樣,她首先調整心態,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不斷地通過正規渠道打聽治病方法,也會積極鍛煉身體,所以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后來,雖然女兒和小兒子相繼患病離世讓她萬分悲痛,但劉松寒還是選擇了堅強。
有研究顯示,確診癌癥之后,約有55%的人很快就會陷入焦慮、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狀態。陷入不良情緒的患者,死亡率要比一般患者高出20%左右。此外,在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放療、化療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比如懷疑自己治療無望、因為身體不適心理也備受煎熬等。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一般會經歷否認期、憤恨期、抑郁期、妥協期及接受期五個階段。在確診患癌后,患者不必過于驚慌,如果是早期癌癥,臨床上治愈的幾率還是非常高的;如果已經到了中晚期,可能會失去手術機會,但隨著醫療技術的日益發展,不少新療法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都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另外,在這過程中,家屬如何幫助癌癥病人克服心理障礙也很重要。首先,家屬可以通過告知、解釋其病情及治療方式等糾正患者對于癌癥的一些錯誤認識;其次,家屬充當好聆聽者的角色,并做好患者的營養支持工作,減緩生理上帶來的不適;
再者,盡管照顧患者很累,但盡量不要把自己的消極情緒暴露在患者面前,可通過合理的途徑發泄心理壓力,消解自身不良情緒。最后,如果患者心理障礙特別嚴重,可以考慮介入心理治療。
二、接受正規、科學的治療
目前,癌癥的治療手段主要有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西醫治療,以及中醫輔助治療等。有的患者可能由于畏懼治療或經濟條件問題,又或是治療后見效不大,于是將希望寄托在民間偏方、秘方上。
然而,這些所謂的偏方、秘方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有的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在癌癥治療的路上,患者一定要堅持接受正規的治療。
劉松寒的抗癌經驗之二就是科學治療。當年,由于病史長、病情復雜,再加上檢測手段落后,不同醫院不同醫生對于劉松寒的治療方案難以統一。為了查清病情,劉松寒主動要求開胸檢查并進行了手術。三個月后發現縱膈、肺門有轉移淋巴結,后經綜合治療,再一次闖過了生死關。
有的癌癥患者確診癌癥之后很慌,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有專家表示,一旦確診癌癥,首先應該到正規的醫院診治,最好是腫瘤專科醫院,專業性更高;第二,根據醫生劃分的腫瘤類型,選擇對應的科室就診;第三,有什么疑問都可以咨詢醫生,不要胡思亂想,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第四,在接受科學治療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治療方案,切勿聽信偏方和秘方。
三、在飲食上不松懈
癌癥患者在飲食上還要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天津市腫瘤醫院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癌癥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30%,即使是常規飲食,依然有90%以上的癌癥患者蛋白質攝入不足。
從劉松寒的抗癌經驗來看,“苛刻”的飲食也少不了。劉松寒常年堅持少油少鹽、烹飪方式以蒸和煮為主。她一年下來食用的油不超過5kg,而且很愛吃雜糧和不同種類的蔬菜,飲食多樣化。多年來,劉松寒既沒有“三高”,也沒有出現心臟毛病,身體很健康。
在飲食上,由于身體的特殊性,癌癥患者很容易陷入誤區。比如以為少吃或不吃可以餓死癌細胞、吃得越好癌細胞生長越快、專吃單一的營養食物、瘋狂吃補品和保健品等。
天津市腫瘤醫院營養科科主任王昆建議,癌癥患者在飲食上不要盲目選擇饑餓療法,也不要過度補充營養,避免油膩,及時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少吃多餐。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營養不良的情況,應接受專業的營養支持治療,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四、堅持鍛煉
劉松寒的抗癌經驗之四,就是堅持鍛煉。一方面,劉松寒學習了幾種氣功,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來公園練習,風雨無阻。另一方面,雖然年紀大了,但劉松寒依然堅持做家務勞動,買菜、做飯、洗碗、拖地,都是一個人完成。
運動是最佳防癌處方。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教授袁鳳蘭表示,運動防癌因人而異,年輕人可以選擇運動強度大一點的運動,如爬山、跑步、羽毛球等,老年人可以選擇運動強度小一點的運動,比如快走、散步為主。
對于癌癥病人來說,運動要控制好時間和強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避免過度運動。如果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應馬上停下,原地休息一會再進行。
運動時著裝要舒適,運動地點選擇公園、小區等相對安靜和安全的場所。如果沒有太多時間運動,做家務、走路、活動肩頸等也可以達到一定鍛煉效果。
劉松寒老人是我們抗癌路上的榜樣,抗癌的過程是漫長艱辛的,但是只要堅持科學的治療方法,就能戰勝癌癥,延長生存期。#謠零零計劃##科學真相##向癌癥說不#
參考資料:
[1]《抗癌44年,放了死神3次鴿子!93歲的她最想分享的4條經驗》.乳腺癌互助圈.2019-09-17
[2]《運動是最佳防癌處方》.人民網-生命時報.2018-01-27
[3]《三成腫瘤患者術前營養不良!這種飲食才是腫瘤患者首選》.健康時報.2019-05-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