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化名),47歲,從江西來的初診患者,浸潤性肺腺癌,患者自己描述:
從前年開始身上不斷地長結節,其中肺部結節成片狀,最大的有9mm,結節變得越來越多更,轉氨酶也高了。醫生建議先拿掉其中4mm的結節,雖然較小但惡變的可能性較大,于是就在當地做了切除手術。
這個患者不明白的是,為什么長了這么多結節?她自己說因為家里事情特別多,自己變得愛焦慮,半夜三點就醒,醒了就難以入睡,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七八年,還出現了內分泌紊亂,愛出汗,半年沒來月經了。
其實啊,我們之前也說了很多次,不良情緒是癌癥的活化劑。長期焦慮,失眠對身體是有傷害的。
那么,我們也常對病人我們說中藥越早介入越好,那么越早是多早?剛剛發現時?手術后?化療后?都不是!
這位患者說自己身體癥狀已經持續7、8年了,直到檢查出了肺腺癌才知道是出了大問題。如果剛出現結節的時候就開始干預,加上心理和情緒的調適,可能就會減少患癌的風險,甚至阻止癌變。逆轉癌狀態,改變癌狀態!
實際上,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類似的患者。
賈小芳(化名),是一位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患者描述:
2018年患上的支氣管炎慢性,2019年1月出現了甲狀腺腫大、扁桃體腫大,出現過低燒發熱,脖子疼,沒重視就拖厲害了,后來去同.仁.醫.院檢查,確診了甲狀腺癌,檢查還有乳腺結節,雙肺結節,去年4月做了甲狀腺手術,在進行內分泌治療。現在一吃東西食管像被劃破了似的不適,而且老感覺熱得不行,燥熱、出涼汗,摸著身上冰涼。
這位患者也是健康意識不夠,沒有重視拖到查出癌癥,而且,在知道癌癥后沒有盡早中醫藥介入,現在癥狀很多了,才想到得緩解癥狀,要么堅持不下去了。
李忠教授公益腫瘤科普講座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這就是中醫講得治未病,在沒有惡化或有癥狀就提前干預,如果錯過了未病先防,那么確診了癌癥后就要避免轉移或者進一步的惡化!讓患者更容易接受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等治療,同時還能預防復發轉移。#滾蛋吧腫瘤君# #肺癌# #結節# #中醫#
相關閱讀——
1、國之名醫!年均診療癌癥患者超過2萬人次的李忠教授實至名歸
2、 還不知道李忠教授是誰?不放心預約掛號?是時候做個全面了解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