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醫保部門通過談判將臨床急需、價格較高的創新藥降價納入醫保目錄,許多抗癌藥得以進入醫保。然而,根據中國藥學會對1420家樣本醫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2019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腫瘤創新藥,進入醫院的比例約為25%。
為什么進醫保卻進不了醫院?
曾有一位醫生表示,反對靶向藥進醫保,因為這會給醫保造成更大的壓力,也會使患者和更用不上藥。沒想到一語成讖……
在實行了藥品零差率政策之后,醫院的藥品按進價銷售,利潤部分由政府補貼。而藥品的配備、儲存、耗損等,都成為了公立醫院的成本,高昂的維護成本,使醫院缺乏動機去引進高價藥。
此外,為了遏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實現了醫保基金收支平衡以及確保醫保基金安全,醫療保障部門進行了總額控費,部分高價藥物進入醫保后,受到醫保總額控費的壓力,在處方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患者該去哪里買救命藥?
在《經濟半小時》欄目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家住貴陽的王先生患有肺癌,已經是晚期,目前最有效的治療藥物是靶向藥克唑替尼,但每盒藥的售價高達5萬元,而王先生每個月就要用1盒,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的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
幸運的是,國家啟動了醫保談判,克唑替尼被納入了醫保報銷目錄,按照報銷比例,王先生自付的費用每月不超過5000元。然而在王先生的太太歡天喜地地跑到醫院拿藥時才發現,貴陽的任何一家醫院都買不到克唑替尼。
為了解決這個情況,各級醫保部門出臺了許多政策,優化醫院對抗癌藥、創新藥、高價藥的使用能力,推動合理用藥。
各級醫院為了滿足患者對藥品的需求,使用國產藥、仿制藥來替代進口高價藥藥,國產藥、仿制藥價格較低,藥效也沒有明顯區別,可以作為進口藥的替代。
目前來說,抗癌藥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完美解決,借用《我不是藥神》中的一句話:”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藥品問題是每個人的問題,解決藥品問題需要各級部門和醫院的變革,需要對患者更多的關心。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