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胃癌的發病悄無聲息,患者如何自行防治?本期“醫面之緣”帶你看!
梅玲玲女士是單位里第一個癌癥患者。
她檢查出胃癌是由于一次“偶然”,單位體檢時查出了幽門螺桿菌(Hp)陽性后,行胃鏡檢查才發現了胃癌。
對于自己患癌這段經歷,梅玲玲女士想起來仍有些后怕,因為此前她并沒有出現任何身體不適。
而身邊的朋友們得知她患癌后,也紛紛去胃外科檢查,甚至還有一些朋友“恐癌”,頻繁到醫院體檢。
作為一個“過來人”,她想以自己的經歷鼓勵和幫助更多患者以及“恐癌”的朋友。
同時,她非常感謝的還有診治她的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外科黃華教授。
2021年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7個腫瘤防治宣傳周,“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外科黃華教授和患者梅玲玲女士作客“醫”面之緣,為廣大胃癌患者解答胃癌患者術后的相關問題。
大多數胃癌源自生活
主持人(梅玲玲女士):為什么我會患上胃癌?胃癌的發生和哪些因素相關呢?我的奶奶是患食管癌去世的,那么我得胃癌是不是也有遺傳基因的原因?
黃華教授:胃癌的確與遺傳相關,但并非所有的胃癌都是遺傳導致的。一般三代以內的直系血親中有三個以上成員確診胃癌,方才是家族遺傳性胃癌。
大部分的胃癌其實并非遺傳因素導致。我們注意到有些胃癌存在家族聚集的傾向,這與家庭共同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原因相關。
無論遺傳風險如何,胃癌發病風險隨著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而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偏好高鹽、辛辣、燙食,不舍剩菜剩飯,抽煙喝酒、睡眠不足等,這些才是導致胃癌的大部分原因。
圖源:2021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早期胃癌癥狀隱匿,胃腸癥狀需注意
主持人:如果我當初偷懶沒有檢查Hp,是不是就會耽誤治療的時機?如何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治呢?
黃華教授:胃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效果一定是更好的,5年生存率能夠達到95%以上;進入進展期,也就是中晚期,療效就會差很多。
如何才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遺憾的是,胃癌在早期并沒有特異性的典型的臨床表現來提示胃癌的發生,大部分癥狀和胃炎、消化不良的表現很相似,如上腹疼痛、胃脹、噯氣、反酸等。
如果經常性出現以上癥狀,且服藥并沒有緩解,特別是40歲以上胃癌高危人群或高發地區人群,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
胃鏡病理活檢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應該先到正規醫院進行Hp檢測及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血清學檢查,確定為高危人群后,再行鋇餐、胃鏡等檢查,更經濟有效。高危人群建議1~3年查1次胃鏡。
圖源:2021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胃癌患者飲食切勿走極端
主持人:大部分患者得胃癌之后,飲食變得非常謹慎,只吃清淡的食物和白粥等流質食物,因此在飲食上我也有一些疑問,比如胃癌患者術后能不能吃海鮮,以及雞蛋、羊肉這些發物?包括親戚朋友們送的保健品補品是不是也應該注意呢?
黃華教授:胃癌患者經常在“吃”的問題上容易走向兩個極端,在胃癌確診之前百無禁忌,什么都敢吃,而胃癌確診后則什么都不敢吃。
其實胃癌患者并非需要處處忌口,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基本上都可以吃,但是要注意油炸、腌制、燒烤、熏制的食物盡量不要吃。
海鮮是可以吃的,但是難以消化的海鮮例如魷魚等,應盡量避免。而所謂“發物”是中醫的概念,在臨床上沒有證據表明食用雞蛋會引發癌癥。對于雞蛋這類高蛋白的食物,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而補品和保健品或許可以調節某些生理功能,改善生理狀態,但不能糾正病理狀態和治療任何疾病。進食補品過多或許還會損害肝功能,所以在挑選補品時一定要謹慎,避免“防病治病”這類保健品和補品的虛假宣傳。
術后如何復查?記住這些時間點!
主持人:我還想請教黃主任,胃癌經過了治療以后是不是容易復發?我現在已經是術后第三年了,大概多久要來復查一次?是否還需要定期做胃鏡檢查?
黃華教授:胃癌作為一個惡性腫瘤,術后復發也是其特點之一。如果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復發率則比較低,但進展期,也就是中晚期胃癌復發率較高。
-
早期患者需要術后每半年復查1次,3年后每年復查1次,5年后停止復查。
-
II~III期胃癌患者則需要術后3年內每3個月復查1次,3~5年期間半年復查1次,5年后無需定期全面復查,但是仍然建議每年一次胃鏡檢查。
日本作為一個胃癌高發的國家,就要求所有45歲以上的公民,包括健康的公民,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癌癥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目前仍需謹慎!
主持人:最近各個單位和社區都在組織新冠疫苗的接種,我想請問教授,像我們這種腫瘤患者,能不能接種新冠疫苗呢?
黃華教授:這也是最近我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中提到,免疫功能受損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癥、死亡高風險人群。目前我國還沒有新冠疫苗針對這部分人群,比如惡性腫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因此并不推薦惡性腫瘤患者接種新冠疫苗。但我認為,對于一些極早期的患者,術后十幾年都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可以像正常人群一樣接種。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謹慎對待,根據個人情況做出評估。
專家簡介
黃華教授
黃華,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外科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腔鏡平臺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蘇州科技城腫瘤中心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外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藥衛生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外科手術學學組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腹腔鏡學組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微創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腹腔鏡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外科醫師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機器人與腹腔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韓腹腔鏡胃腸外科研究協作組(CKLASS)副組長、秘書長。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