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糖尿病需要自律
楊天真3天里上了兩個熱搜。在《女人30+》中,楊天真認為“為什么不能為了工作,犧牲身體”?在早期的《我和我的經紀人》中,就以曝光她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凌晨趕工作的她,還要給自己打胰島素。周二的時候楊天真在抖音公開自己要進行切胃手術,這不僅引得網友討論,身邊人也勸她“為什么要做這么大一個手術?”
其實從楊天真的回應中,可以看到幾個關鍵因素:
1.對自己的身材沒有不滿意,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治病。
2.已確診糖尿病6年,出現了糖尿病相關并發癥,且由于工作等原因無法進行生活方式干預。
3.不是什么大手術,且個人體質不同,不推薦大家效仿。
29歲就得了糖尿病的楊天真,為了控制血糖,宣布切胃的視頻中,有一句金句,「人的自律是有額度的,我可能已經用在工作上了,」她說,自己在生活中的自律能力,幾乎是零。?
今年年初,一位年輕男子,為了排出體內的那顆2mm的腎結石,他采納了母親的一個偏方,「喝可樂可以治療腎結石」,買了8桶2L裝的可樂,當水喝。
當時正值疫情,一家三口只有一張出入證,他每天的運動范圍只有在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里,再加上每天不間斷地喝可樂,兩個月內,他胖了30斤,身高一米八,體重達到235斤。
沒過多久,他發現了身體的一點變化——上廁所的頻率明顯增多,且每次的排尿量都很大,更重要的是,在每天吃很多且缺乏運動的情況下,他的體重反而在下降。后來他才知道,多食、多飲、多尿,體重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簡稱「三多一少」。
?
二、糖尿病診斷應該包括三方面內容:
第一,是否有糖尿病;第二,是哪種類型糖尿病;第三,有無糖尿病并發癥。
有糖尿病癥狀(如多尿、多食、多飲、消瘦),且符合以下三條之一者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隨機(一天中任意時間)血漿血糖≥11.1mmol/L;
空腹血漿血糖≥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血漿血糖≥11.1mmol/L。
診斷說明:
無癥狀者診斷為糖尿病應有兩次血糖測定結果達到以上標準。
在急性感染、外傷、手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雖測出明顯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診斷為糖尿病,需在應激情況結束后重新檢測。
理想情況均應進行OGTT試驗,如果因某種原因不適于進行OGTT,或兒童糖尿病癥狀重、血糖高、尿糖陽性、尿酮體陽性,可不進行OGTT試驗。
?
三、糖尿病有多可怕?
在中國,約有53%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數據顯示,在我國三甲醫院當年所有截肢患者中,有27.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2019年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中國每年有83.4萬人死于糖尿病——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及死亡排第一位的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數是63.1萬。
超標的葡萄糖在血管里堆積,會損傷全身的大血管、微血管,威脅患者的眼睛、腎臟、心臟、大腦……導致下肢導致截肢、失明、心梗、腦梗、腎功能衰竭…..這些糖尿病的并發癥一旦發生,則無法逆轉,醫學只能做到用藥物控制,減慢發病的進程。
?
四、飲食治療的有哪些誤區?這些行為應避免
1、單純控制主食的攝入就等于控制飲食;
2、飯吃的越少對病情控制越有利;
3、咸的食品或含甜劑的糖尿病專用食品不需控制食入;
4、多吃了食物只要加大口服降糖藥劑量就可以使血糖正常(定時定量進餐);
5、飲食控制如非常嚴格,吃點零食沒有關系(但零食盡量避免,尤其堅果類)。
?
五、血糖管理,有太多的現實困難擺在眼前
1、糖尿病患者有人在出差的時候,會無法抵擋酒店房間中的甜食,有的患者得病前并不喜歡吃甜食,患病后「看見西餅屋就走不動」。
對年輕人來說,漫長的血糖管理的確很殘酷,世間有那么多美好的東西,年輕人想去享受,但糖尿病又要讓他們跟那些東西保持距離。
2、很多小城市,「糖友」們了解糖尿病知識的渠道十分有限,大多是通過度娘。
3、還有的患者會去相信各種偏方,最終在血糖控制上走了彎路,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急性并發癥。
4、糖尿病的宣傳、預防工作應該由政府和社會共同承擔,從小孩子就開始培養對疾病的認識,減少小胖墩的出現。
5、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這場與血糖的「戰斗」并不只是一朝一夕,而是從確診的那天開始,延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對45歲以上人群進行篩查,找出高危者進行生活干預指導,將來能夠節約巨大的醫療資源。
再次強調:「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要積極和內分泌科醫生配合,不要出去信亂七八糟的偏方。」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