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鱗癌伴發淋巴轉移,化療不夠加中藥
2017年10月,59歲的董先生因胸痛、干咳、心煩、睡眠差,去醫院檢查在胸片上發現右肺占位,后經痰檢找到鱗癌細胞,確診肺鱗癌。行右肺癌切除后,清掃了5處淋巴結轉移灶。
術后休養了一個月,他按照要求開始做化療。
化療剛做到第2個周期,他在胸部CT上發現,胸膜下結節、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后被證實是肺癌轉移灶。肺癌復發后,他一直覺得頭痛,自汗,全身乏力,吃飯不正常,他一做化療就吐,化療實在做不了。
北京的李從煌大夫辯證是氣陰兩虧,用橘皮、竹茹、清半夏、枇杷葉、太子參、炒白術等補血益氣,兼以減緩化療副作用。他服藥2后,不舒服減輕,可以吃下飯,緊接著精神氣色變好,做完了化療。
中藥后期鞏固效果,近三年沒有復發
此后,他一直實行化療加中藥的方式,化療期間沒有受太大的苦,血細胞值一直穩定在正常值,沒有發生感染。惡心、嘔吐等癥狀大有改善。化療結束后,李從煌大夫用生黃芪、杭白芍等繼續補益氣血,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藥材解毒抗癌。一年再沒有復發過。
2020年12月復查,腫瘤標記物陰性,胸CT、頭顱CT均無異常。但他的心電圖顯示:心肌供血不足,他自己感覺頭痛、頭暈、自汗、黏痰。李從煌大夫繼續補益氣血,養陰生津,降燥解毒,用百合、生地黃、沙參、桔梗、蛇舌草等。
近日復查,他頭暈頭痛緩解,唯有咳嗽、黏痰,目前尚在調理中。
肺癌四種表現,分別用四類中藥應對
李從煌大夫在治肺癌上,分為整體與局部。既要抗癌,也要對癥解決肺癌的不同癥狀,即扶正與抗癌相結合的原則。肺癌常有4種表現,用的藥也不盡相同。
(1)若癥見干咳痰少,心煩眠差,咽干聲啞,舌紅,苔薄黃,脈細數,多屬邪毒蘊結,陰虛內熱,以南北沙參、生地、天冬、麥冬等清虛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石見穿等解毒抗癌。
(2)若癥見神疲乏力,痰多,胸悶納呆,便溏虛腫,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滑或滑數,多屬脾虛痰濕內蘊,或多有感染,預后較差。治療除用前述抗癌之品外,多以蒼術、白術健脾利濕,陳皮、半夏、膽南星等化痰散結清肺。寒濕較重者,可予麻黃、白芥子、附子等溫化寒痰,但應嚴防藥物中毒。
(3)若癥見氣急胸痛,如錐如刺,痰血暗紅,唇暗舌絳,苔薄黃,脈澀,多為氣滯血瘀,痰氣互結,治以枳殼、瓜蔞理氣化痰,降香、干蟾活血化瘀解毒,紫草、茜草根涼血活血,去瘀生新。
(4)若癥見咳嗽氣短,動則喘促,腰膝酸軟,肢涼畏寒,脈細無力,寸尺脈弱,舌淡苔白,多為病久氣血虧耗,陰損及陽,肺腎雙虧,邪毒流連不去,郁阻氣道,治以黃芪、太子參補脾費之氣,取培土生金之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