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扭轉困局,實力盡顯:地舒單抗改善骨質,緩解疼痛,顯著提升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生活質量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地舒單抗迅速改善骨質,有效緩解疼痛,為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帶來更高生活質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骨轉移引起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關事件(SREs)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積極應用骨改良藥物進行預防控制。“中國腫瘤患者SREs防治,臨床規范診療經驗交流活動”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借助乳腺癌骨轉移SREs防治優秀案例,以期為眾多腫瘤臨床工作者提供規范化的用藥借鑒。

    本病例由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陸庭勛醫生提供,該病例患者接受地舒單抗治療后,疼痛顯著緩解,骨質破壞迅速減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病例簡介
    患者為44歲女性。
    右乳腫塊三年,于2015-01就診于外院,行B超示右側乳腺內實質性腫塊,雙側乳腺內結節,雙側乳腺小葉增生。
    外院治療經過及療效評估
    • 2015-01-30行右乳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示:(右乳)浸潤型導管癌II級,乳頭及基底切緣未見癌累及,腋窩淋巴結(0/13)未見癌轉移,免疫組化:ER(弱+),PR(+),HER-2(-),P53(灶+),Ki-67(40%+)。

    • 術后于2015-02-10行FEC(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環磷酰胺)方案化療1周期,后未繼續化放療,口服中藥治療。

    • 2015-08-13外院復查胸部增強CT及腹部B超未見明顯病情進展征象,后口服他莫昔芬治療。


    • 2015-12-08查CT提示:乳腺MT:胸腹盆未見明顯轉移灶,子宮肌瘤。MR提示:右脛骨平臺占位灶,考慮轉移。


    • 2015-12-11至2016-03-18行EC(環磷酰胺0.8+表柔比星90mg)化療。

    • 2016-03-14至2016-06-01起行多西他賽120mg化療。


    • 2016-06-10起行脛骨轉移灶放療,具體為DT:3Gy*10Fx,末次放療時間2016-06-23。


    • 2017-02行卵巢去勢,后口服來曲唑內分泌治療及唑來膦酸抗溶骨治療。


    • 2020-06-10復查全身骨掃描:新增左側肩胛岡處及右側第7后肋成骨代謝增高灶,考慮腫瘤骨轉移;右側第2側肋及右側脛骨平臺處骨轉移灶與前大致相仿。胸腹CT:右乳MT術后改變。


    • 2020-06-11起予氟維司群治療。


    • 2020-10-13就診于宜興市腫瘤醫院,給予鹽酸嗎啡緩釋片10mg Q12H止痛治療,并繼續氟維司群內分泌治療,伊班膦酸鈉抗骨轉移治療。

    • 2020-12復查ECT示:右側脛骨處骨轉移較前進展。


    • 2020-12-24起予卡培他濱片口服化療,2020-12有摔傷史,感右側膝關節疼痛,間斷有爆發痛,靜息時NRS評分3分。

    入院診療記錄
    入院診斷:困境更甚——骨病灶控制不佳,多發骨質破壞

    • 2021-01-04復查CT示:右乳MT切除術后病例;右側第2肋及左側肩胛骨局部密度增高;盆腔少量積液。頸部CT掃描未見明顯異常。

    圖1. 2021-01-04復查CT

    • 二次活檢:2021-01-07膝關節MR示,右側股骨內外側髁、髕骨、脛骨平臺及脛骨中上段多發骨質破壞,考慮轉移。

    圖2. 2021-01-07膝關節MR

    • 右側脛骨平臺轉移灶穿刺,病理(側脛骨平臺處骨轉移灶),轉移性低分化癌。免疫組化結果:ER(+,約60%,弱),PR(-),Her2(2+),Ki-67(約20%,+),PD-L1(CPS 5)。HER-2基因無擴增。
    后續治療經過及療效評估:扭轉困局——地舒單抗迅速改善骨質,顯著緩解疼痛

    • 2021-01-05、2021-01-26、2021-02-20、2021-03-17予紫杉醇脂質體聯合卡鉑化療4周期,具體為:紫杉醇脂質體 210mg d1,卡鉑 400mg d1,聯合地舒單抗120mg Q4W抗溶骨治療,奧施康定20mg Q12H,塞來昔布0.2 Q12H止痛,疼痛NRS評分2分

    • 2021-02復查膝關節MR示:1、右膝關節股骨下段、脛骨上段骨轉移;右膝關節腔及髕上囊積液。2、考慮左側股骨干轉移病灶不除外。

    • 治療1周期后患者疼痛好轉,可下床攙扶行走。
    圖3. 2021-02復查膝關節MR

    • 2021-04-07復查CT示右乳術后:與前片(2021-02-19)比較,原右下肺小片模糊影已吸收。右側第2肋及左側肩胛骨局部密度增高,盆腔CT未見明確異常。
    圖4. 2021-04-07復查CT

    • 治療后患者疼痛好轉,奧施康定逐漸減量至10mg Q12H,停用塞來昔布,疼痛NRS評分1分,可緩慢自行行走。

    • 2021-04-08起予脂質體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2周期,具體為:脂質體紫杉醇 210mg d1,卡鉑 400mg d1,停用奧施康定,NRS評分0-1分,大部分時間患者可自行行走。

    • 2021-05起口服依西美坦聯合西達苯胺內分泌治療維持至今,疼痛控制穩定,未口服止痛藥物,活動自如。

    • 2021-07復查CT示:右側第2肋及左側肩胛骨局部密度增高,盆腔CT未見明確異常。

    圖5. 2021-07復查CT
    圖6. 腫瘤指標變化

    治療小結及思考
    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常發生SREs,導致諸多不良結局發生,如縮短生存期、降低生活質量等。HR陽性乳腺癌更常發生骨轉移,從而增加SREs發生風險,應引起臨床關注。本例患者為HR陽性絕經后乳腺癌,于2015-12-08出現骨轉移,隨后依次接受放療、唑來膦酸、伊班膦酸鈉抗骨轉移治療,但是整體效果不盡人意。

     
    2020-12復查ECT示,骨轉移較前進展,且患者疼痛逐漸加劇,靜息時NRS評分3分。入我院就診時,已無法自行行走,需輪椅推入病房。2021-01-07膝關節MR示,該患者多發骨質破壞,已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入院治療過程中,患者于2021-01-05至2021-03-17期間,接受紫杉醇脂質體聯合卡鉑抗腫瘤治療,并同步聯合地舒單抗抗溶骨治療,且接受奧施康定和塞來昔布進行止痛治療,僅1周期后患者疼痛好轉,NRS評分2分,可下床攙扶行走。2021-04-07復查CT,相比2021-02-19,骨質破壞明顯減輕,疼痛進一步好轉。且地舒單抗治療期間,患者堿性磷酸酶水平下降尤為明顯,提示地舒單抗良好的骨保護作用

     
    在患者疼痛緩解過程中,奧施康定用量逐漸減至原來一半,并停用塞來昔布,NRS評分1分,患者可緩慢自行行走。隨著疼痛繼續緩解,2021-04-08起,患者停用奧施康定,NRS評分0-1分,大部分時間患者可自行行走。患者的生活質量相比地舒單抗治療前得到顯著提升。在后續治療中,患者腫瘤控制良好,腫瘤標記物水平顯著下降。疼痛控制穩定,未口服止痛藥物,活動自如。

    專家簡介

    陸庭勛 副主任醫師

    南京醫科大學博士,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江南大學醫學院碩士生導師,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省級青年文明號號長,
    江蘇省青年醫學人才,
    江蘇省老年學學會中西醫結合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無錫市青聯委員
    ,無錫市醫學會血液專業委員會淋巴瘤學組成員,
    太湖人才計劃后備拔尖人才,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1項
    2020 年CSCO“35 under 35”入圍獎
    發表論文16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中華及核心期刊論文3篇
    診療方向:淋巴腫瘤的基礎與臨床,肺癌的精準診療
    專家點評
    晚期乳腺癌中,骨轉移發生率為65%-75%,骨轉移在沒有發生病理性骨折的情況下,一般不直接威脅患者生命,但骨轉移導致疼痛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不合并內臟轉移的患者如能很好地控制骨轉移病灶,生存期相對較長。骨轉移的治療目標包括預防和治療SREs、緩解疼痛、恢復功能并改善生活質量、控制腫瘤進展以延長生存期。

     
    常采用化療、內分泌治療及聯合骨改良藥物。同時,放療也是乳腺癌骨轉移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緩解骨疼痛和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危險。乳腺癌骨轉移需要根據分類治療原則決定全身抗腫瘤藥物治療,并且骨改良藥物是乳腺癌骨轉移的基本治療手段,而合理的局部治療可以有效控制骨轉移癥狀[1]。依據此治療原則,針對本例患者進行了較為規范的治療。

    鑒于藥物可及性問題,患者最初接受雙磷酸鹽作為骨改良藥物,但是療效有限,患者仍然出現了骨轉移進展,并且其腎毒性、急性期反應等安全性問題也限制了它的使用。然而患者在接受地舒單抗治療期間,疼痛癥狀緩解十分明顯,NRS評分從3分降到1分,從無法獨立行走到能夠自行走動。且影像學顯示骨質破壞迅速減輕。此真實案例充分展現出地舒單抗強效的骨保護作用。
    大型Ⅲ期臨床研究顯示,地舒單抗至首次出現SREs的中位時間顯著長于唑來膦酸(未達到vs 26.4個月,HR=0.82,95%CI 0.71-0.95,P=0.01),并顯著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首次出現SREs的風險18%;至首次及隨后出現SREs的中位時間優勢更為明顯(HR=0.77,95%CI 0.66-0.89,P=0.001),顯著降低首次及隨后出現SREs的風險23%[2]。更值得一提的是,對生活質量的改善,地舒單抗同樣顯著優于唑來膦酸[3]
    2010年1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地舒單抗用于預防實體瘤骨轉移患者的SREs。2020年11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地舒單抗(120mg)用于預防實體瘤骨轉移和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SREs。并且,2020版《中國乳腺癌骨轉移診療專家共識》[4]指出,乳腺癌骨轉移需接受雙膦酸鹽治療者也可考慮地舒單抗120mg,每4周給藥1次,皮下注射治療。

     
    由于皮下注射方便,且治療期間無需常規監測腎功能,地舒單抗為骨轉移患者提供了一種的新的治療選擇。不僅如此,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5]在骨改良藥物推薦中,將地舒單抗從Ⅱ級推薦調整為Ⅰ級推薦,證據級別從1B調整為1A。由此說明,地舒單抗預防骨轉移SREs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專家簡介

    茆勇 教授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博士、主任醫師、江南大學博士生導師

    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

    江蘇省第一批醫學拔尖人才

    江蘇省醫學青年人才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對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委員會青委

    江蘇省免疫學會腫瘤免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免疫學會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江蘇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腫瘤化療與生物治療委員會青委

    江蘇省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

    無錫市醫師協會腫瘤學分會會長

    無錫市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

    無錫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參考文獻:

     
    [1]江澤飛, 陳佳藝, 牛曉輝,等. 乳腺癌骨轉移和骨相關疾病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4版)[J]. 中華醫學雜志, 2015, 095(004):241-247.

     
    [2]Stopeck AT, Lipton A, Body JJ, et al. Denosumab compared with zoledronic acid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J Clin Oncol 2010 Dec 10;28(35):5132-9.

     
    [3] Martin M, Bell R, Bourgeois H, et al. Bone-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denosumab versus zoledronic acid. Clin Cancer Res. 2012 Sep 1;18(17):4841-9.

     
    [4]2020版《中國乳腺癌骨轉移診療專家共識》
    [5] 2021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