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ESMO 2021」世和篇章IV:多癌種早篩研究隊列成果顯現良好應用前景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大會)是歐洲最負盛名和最具影響力的腫瘤學會議,堅持以多學科多維度促進癌癥的治療和推進腫瘤醫學專業的發展,現已成為集臨床實踐、轉化研究及多學科交叉討論為一體的全球性學術交流平臺。受全球疫情影響,今年將以虛擬會議形式于2021年9月16-21日舉行。

    世和基因連續7年參與AACR、ASCO、ESMO和WCLC等國際大型會議,迄今已中稿100多項研究成果。本屆ESMO大會,世和基因參與的多項研究成果在會議中通過Poster形式展出。這些研究成果將分為4個篇章陸續為大家分享。


    篇章I:ctDNA MRD新評估方法展示巨大應用潛力

    篇章II:多樣性體液樣本ctDNA液體活檢意義凸顯

    篇章III:NGS助力腫瘤精準醫學全方位應用

    篇章IV:多癌種早篩研究隊列成果顯現良好應用前景。

    2021 ESMO 世和基因研究成果展示 篇章IV

    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與預后密切相關,但現有的腫瘤早篩手段尚存在多種局限性,特別是在敏感性、特異性以及無創性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臨床亟需一種靈敏度更高的無創早篩方法。近年來隨著NGS技術的發展,液體活檢在腫瘤早篩中顯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世和基因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多家醫院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MERCURY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建立了肝癌、腸癌等多個癌種的早篩研究隊列。肝癌、腸癌相關研究成果將在2021年ESMO會議上以Poster形式展出。

    Poster摘要號:2507

    Integrating Fragmentomic Features for 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Advanced Adenoma and Adenocarcinoma

    研究團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彭俊杰教授團隊
    成果亮點:循環游離DNA(cfDNA)片段組學液體活檢技術為進展期腺瘤和早期結直腸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經濟高效早篩手段。

    結直腸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0/Ⅰ期)腸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晚期(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5%-7%,早期篩查能有效降低腸癌死亡率。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的金標準,然而由于創傷性等因素患者的依從性較差。

     
    糞便潛血試驗(FOBT)等無創篩查方法又存在靈敏度不足的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彭俊杰教授團隊開展了DECIPHER-Colon(Detecting Early Cancer by Inspecting ctDNA Features)研究,旨在基于液體活檢技術構建一種新型的結直腸癌早篩方法,用以準確經濟高效無創的篩查早期結直腸癌和進展期腺瘤。

    本研究共納入390例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和進展期腺瘤患者,分別采集受試者血漿cfDNA樣本進行全基因組低深度測序,并1:1分為訓練隊列和驗證隊列。在訓練隊列中,基于五種機器學習模型和五種cfDNA片段組學特征構建了區分健康人和進展期腺瘤/早期腸癌的多組學腸癌早篩模型,并在驗證隊列中進行獨立驗證。

     
    本研究中構建的多組學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模型,區分健康人和進展期腺瘤/早期腸癌的AUC為 0.988,在94.8%的特異性下,進展期腸腺瘤和早期腸癌的敏感性分別達到95.7%和98.0%。即使在FOBT陰性或CEA陰性的早期腸癌中,本早篩模型檢測敏感性也達到 100% 和 97.6%。進一步亞組分析顯示,該早篩模型在不同級別的進展期腺瘤和有蒂/無蒂腺瘤中均表現出較高的敏感性。
     
    此外,本研究構建的腸癌早篩模型在1X測序深度下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展現較好的經濟實用性。
    結論:DECIPHER-Colon研究基于五種cfDNA片段組學特征構建的多組學結直腸癌早篩模型,在進展期腺瘤和早期腸癌篩查中均展現出超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為非侵入性結直腸癌臨床篩查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經濟高效的檢測方法。

    Poster摘要號:2546

    Ultra-Sensitiv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arly 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Detection Using Plasma cfDNA Fragmentomic Profiles

    研究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儉教授、王征教授團隊

    成果亮點:基于血漿cfDNA片段特征構建了一種預測性能優異、成本經濟實用的非侵入性原發性肝癌篩查方法,并首次報道cfDNA片段特征在區分肝細胞癌和肝內膽管癌上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能。

    原發性肝癌(PLC)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肝病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居我國癌癥死因的第二位。原發性肝癌包括肝細胞癌(HCC)、肝內膽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癌(cHCC-ICC)三種類型,其中HCC占所有肝癌的80%以上。

    以往肝癌早篩研究主要集中于HCC,對ICC以及cHCC-ICC關注較少。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儉教授和王征教授團隊開展了DECIPHER-Liver(Detecting Early Cancer by Inspecting ctDNA Features)研究,旨在開發一種基于cfDNA低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經濟高效的原發性肝癌早篩方法,并對cfDNA片段特征用于區分HCC和ICC的潛能進行初步的探究。

    本研究共納入381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采集受試者血漿,并1:1分為訓練隊列和驗證隊列。在訓練隊列中基于cfDNA片段大小特征,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構建了一種新的原發性肝癌早期篩查模型,并在驗證隊列中對模型性能進行了獨立驗證。

    該模型在驗證隊列中展現出優秀的預測性能,AUC達到0.995,98.8%特異性下敏感性達到96.8%。亞組分析顯示,該篩查模型在早期PLC、小肝癌、HCC和ICC中均表現出良好的敏感性。另外該模型在區分PLC與肝硬化和/或HBV陽性受試者方面同樣展現出優異的預測性能。

    不僅如此,該早篩模型在測序深度不斷降低的過程中表現出穩定的預測性能,即使在1X 超低測序深度下AUC仍為0.994。最后,本研究還發現,運用HCC和ICC片段組學特征單獨構建的模型,在區分HCC和ICC方面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結論:DECIPHER-Liver 研究基于全基因組低深度測序,通過cfDNA片段特征構建了一種新的原發性肝癌早篩模型,預測性能較以往報道更佳,且在非常低的測序深度下仍保持較好的預測敏感性,為原發性肝癌無創臨床篩查提供了一種新的經濟高效的檢測手段,同時該方法在區分HCC和ICC不同病理亞型上也展現出較好的應用潛能。

    致力于腫瘤精準分子檢測及臨床研究,為醫院提供一站式NGS解決方案,榮膺 “2021中國獨角獸企業”殊榮。

    NGS及液體活檢實驗室獲CAP/CLIA/ISO15189三重國際認證,174次滿分通過國家衛健委臨檢中心室間質評。

    已服務臨床超8年,檢測腫瘤樣本超50萬例,液體活檢超25萬例。

    累計合作發表SCI論文290篇,總IF超2200分,獲批30余項專利。

    EGFR/ALK/ROS1/BRAF/KRAS/HER2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國械注準20183400408)于2018年9月作為首批NGS IVD產品獲批上市。

    425基因TMB試劑盒是中國首個且唯一進入NMPA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的大Panel試劑盒。

    2020年9月啟動基于MERCURY多組學液體活檢技術的1.5萬例前瞻性泛癌種早篩臨床研究—金陵隊列。

    2021年5月發表國內首個前瞻性多中心早期腸癌ctDNA MRD大型研究成果。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