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乳腺癌的治療告一段落后,預防復發轉移便成為首要任務。不過,不少覓友還有新的擔心:乳腺癌會不會攻擊健側乳房呢?
這個擔心當然不是多余的。癌細胞可以通過血液、淋巴結等途徑“逃跑轉移”,對側乳房自然不是絕對安全的。那對側乳腺癌的發病率有多高呢?
對側乳腺癌發生的幾率有多高?
有研究顯示:一側患有乳腺癌的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后發生對側乳腺癌的風險分別為:3%、6.1%、9.1%、12%,相當于每年增加0.6%的危險性。
另外還有一組研究追蹤發現:大約40%的患者在初次診斷為乳腺癌后的1~4年發生了對側乳腺癌,30%的患者發生于初次診斷后5~9年,還有30%的患者在10年后發現了對側乳腺癌[1]。
從以上研究不難發現,盡管治療后有些患者已經生存了5年、10年,但是狡猾的癌細胞還是會“卷土重來”,給另一側健康的乳房帶來威脅。為了保護身體不再經歷一次痛苦的循環,找出對側乳腺癌的發病因素,對預防癌癥的發生十分關鍵。
乳腺癌對側復發的因素
近10年來,對側乳腺癌在北歐國家的發病率大幅下降了30%左右[1]。這不禁惹人思考,難道對側乳腺癌“怕冷”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然不是因為天氣和環境的因素啦。分析數據后發現,女性對側乳腺癌的發生,與初次確診時的年齡、激素受體情況、初診時腫瘤大小、治療情況、家族遺傳史等密切相關。
分子分型和病理特征
那為什么ER陰性患者發生對側乳腺癌的幾率還是比較高呢?我們先將ER陰性的乳腺癌患者群體劃分為三種類型,逐一來解釋。
ER陰性可分為:三陰性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以及ER陰性、PR陽性乳腺癌三種類型。
據統計,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發生對側乳腺癌的風險是所有乳腺癌人群的1.4倍,HER2陽性患者,如果ER和PR受體均為陰性,那么發生對側乳腺癌的風險將會比ER、PR均為陽性的患者高出2倍以上[1]。
此外,在乳腺癌的腫瘤類型中,80%以上的患者經過病理檢查,都是浸潤性導管癌。在這其中,傳統觀點認為,浸潤性小葉癌具有多中心、多病灶、雙側的特點,需要嚴格監測。
家族史
家族史與乳腺癌的發生緊密相關,如果一級親屬患有對側乳腺癌,那么這位患者患此病的風險可增加1.5~2倍[1]。
一般來說,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一般均伴有BRCA基因突變。
有研究表明,有家族史、且伴有BRCA1/2突變的患者在初次確診乳腺癌25年后,發生對側乳腺癌的累計風險可高達47.4%。[1][2]
確診年齡
研究顯示,確診年齡每增加一歲,發生對側乳腺癌的風險便會降低0.5%。在發病風險的部分,我們也發現了時間可以累計發病風險。這可能與年輕患者的治療需求、年齡增長與自身激素變化、生活環境及習慣有較大關系[1]。
一“切”解千愁?
既然影響因素這么多,能不能干脆一次性把兩個都切掉呢?
“快刀斬亂麻”固然不錯,但是這并不符合醫學倫理,目前我國并不允許在沒有指征的情況下進行預防性器官摘除。
那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預防切除呢?
首先,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進行此類手術。有研究顯示,預防性卵巢切除術可以降低50%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便是因為發現了BRCA基因突變,所以切除了雙側乳腺和卵巢[2]。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次,醫生也會根據病理分型、激素受體情況、確診年齡、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評估,如果判斷認為未來發生對側乳腺癌的幾率較高,或許也可以提前進行預防性手術切除[2]。
對于沒有辦法、切除乳房后生存獲益明顯的患者,切除乳房之后還可以通過乳房重建再造的手術保留女性美。
乳腺癌患者應該如何預防對側乳腺癌?
看到這里,不少患者一定會發出嘆息:如果沒有預防性切除的“資格”,難道只能眼睜睜地等待對側乳腺癌降臨嗎?
NO!我們當然要行動起來,對各個環節查漏補缺,不能給乳腺癌留下機會。
01
規范治療
初次診斷乳腺癌后,規范完成治療十分重要。
對于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而言,內分泌治療可以顯著獲益。
1985年后,ER陽性的患者開始使用三苯氧胺(他莫昔芬)進行內分泌治療,此后,ER陽性患者對側乳腺癌的發病率便開始低于ER陰性患者。1992-2004年SEER數據表明,原發腫瘤為ER陰性的患者對側乳腺癌的發病率高出ER陽性患者1.5~2倍[1]。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三陰性乳腺癌和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也必須按照規范療程完成化療和靶向治療。
一項對14250例接受化療的乳腺癌患者調查發現,<50歲的患者完成化療后,發生對側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了25%。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實驗結果證實,在激素治療組使用曲妥珠單抗5年后,對側乳腺癌的發病率減少了50%。[1]
02
不同年齡如何預防?
50歲之前確診乳腺癌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最好可以進行基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預防措施。如果還有生育需求,或者有保留卵巢、乳房的需要,可以和醫生溝通后,選擇藥物治療、并且進行密集的隨訪,在滿足生育需求后再和醫生討論是否選擇進行預防性切除。
50歲之后確診乳腺癌的患者,在完成規范化治療后,一定要按期復查,一般來說,術后2年內,一般每3個月隨訪復查1次;術后3~5年,每6個月隨訪復查1次;術后5年以上,每年隨訪1次。復查隨訪是一項終身課題,千萬不要掉以輕心[4]。
另外,生活環境、個人習慣對這類患者能否有效預防對側乳腺癌的影響較大,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是預防的重要環節,例如:
- 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吃果蔬、高蛋白食物;
- 定期復查、不能掉以輕心;
- 保持心情輕松愉悅,避免焦慮郁悶等。
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不愿意再回到打點滴、吃藥、動刀子的日子,所以,預防對側乳腺癌、防止乳腺癌轉移便是大家終身的課題。無論如何,規范治療、定期復查是廣大乳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制勝之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是我們獲得高質量生存的“法寶”。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