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隨著免疫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軟組織肉瘤中的應用也越發得到重視。但是如何將免疫治療以最合適的模式應用到軟組織肉瘤的治療中,仍舊是一個復雜的問題。2021復旦軟組織肉瘤高峰論壇以“共建綠洲·攻克肉瘤”為主題共同探討了軟組織肉瘤的規范化診療,“免疫治療-從黎明到日出”分論壇更是詳細地探討了軟組織肉瘤免疫治療的策略和最新研究進展。
“免疫治療-從黎明到日出”分論壇分為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就肉瘤的免疫治療、多組學技術的應用、篩選免疫獲益的人群、解讀臨床試驗、分享病例和醫學影像學的進步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星教授作引領性發言,對肉瘤的免疫治療進展進行了概述,讓我們看到了免疫治療在肉瘤領域的希望。
接下來,來自思路迪生物醫藥公司的周軼凡博士介紹了免疫微環境多重熒光免疫組化等多組學技術在肉瘤診療中的應用,強調了分析腫瘤微環境對于免疫治療的意義,通過多組學技術對肉瘤進行精準分子分型,將有助于為患者提供更加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的李茹恬教授從軟組織肉瘤的病理分型出發,探討了不同亞型軟組織肉瘤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或聯合治療的關系,她指出,如何根據不同亞型對免疫治療的反應性來篩選優勢人群、探索更多免疫治療聯合方案,將是軟組織肉瘤免疫治療的關鍵。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羅志國教授為我們對ICIs在軟組織肉瘤中的代表性臨床試驗進行了解讀,包括SARC028、GB226、A091401、帕博麗珠單抗聯合阿昔替尼治療ASPS的臨床試驗等。他提出,盡管免疫治療對UPS、DDLPS、ASPS等亞型有一定療效,軟組織肉瘤的免疫治療仍存在爭議,尋找一種多組分預測性生物標志物將成為未來探索的方向。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的郭曦教授分享了多個獲益于免疫聯合治療的病例,療效顯著。她通過“什么是聯合治療”、“為什么要聯合治療”以及“如何聯合治療”等問題,剖析了以ICI為基礎的聯合治療在肉瘤領域的探索,并對現階段聯合治療方案進行了設計和展望,令人鼓舞。
后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射科的丁玉芹教授從影像學角度介紹了免疫治療的幾種不典型反應,分析了腫瘤反應現有評估標準的局限性,提出了RECIST和iRECIST之外的可用于免疫療效評估的新方法,讓我們看到醫學影像學的進步為精準腫瘤學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心內科的邵群教授通過分析真實病例,為我們解讀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監測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介紹了ICIs相關心肌炎的鑒別診斷、診斷分層、分級標準、臨床分型以及監測管理。
分論壇第二部分就抗腫瘤免疫治療的關鍵、腫瘤微環境、抗血管生成藥和表觀遺傳學藥物的聯合、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究進展和過繼性細胞治療的前景和研究現狀等多個學科的醫學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在第二部分伊始,大會執行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周宇紅教授作了引領性發言,她提出抗腫瘤免疫治療的三大關鍵步驟:促進免疫細胞活化、改造腫瘤微環境、激活效應T細胞,結合肉瘤免疫治療所面臨的困境,針對如何破解肉瘤免疫治療的瓶頸帶給我們啟發。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斯璐教授闡述了免疫治療耐藥的概念以及腫瘤微環境引起的耐藥機制,探討了在臨床實踐中如何抗耐藥或提高免疫治療療效,主要策略為PD-1/PD-L1單抗為基礎的聯合治療,包括與放化療、靶向藥物、表觀遺傳、免疫調節劑等藥物的聯合,此外還可以借助基因檢測、轉錄組測序、PD-L1/MSI檢測等手段。
來自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腫瘤科的張紅梅教授圍繞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展開演講,她指出,免疫治療聯合策略的核心機制是提高免疫反應性,而抗血管生成能夠改善抑制性腫瘤免疫微環境,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免疫治療已在其他瘤種中取得顯著療效,在肉瘤中也將成為研究趨勢。
緊接著,張星教授介紹了表觀遺傳學藥物HDAC抑制劑的作用機制,這類藥物在多數血液腫瘤及部分實體腫瘤中已取得明顯效果,但在軟組織肉瘤中的研究尚停留在臨床前階段。HDAC抑制劑西達苯胺聯合特瑞普利單抗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已在晚期肉瘤患者中取得顯著療效,具有較好安全性和耐受性。PD-1單抗與其他表觀遺傳學藥物的聯合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免疫聯合治療多以PD-1/PD-L1為核心展開,而福建省腫瘤醫院陳譽教授帶我們梳理了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究進展,包括針對共抑制分子LAG3、TIGIT、TIM3、BTLA等的抑制劑,已有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出其不同程度的療效。此外,針對CD28、OX40、ICOS等共刺激分子的激動劑也在探索中顯示出了初步活性。
除了以ICI為基礎的免疫藥物治療,過繼性細胞治療在軟組織肉瘤中也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來自上海君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華君博士介紹了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治療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前景,TIL細胞治療具有特異性高、安全窗口寬、識別靶點廣、腫瘤取向能力強以及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已成為臨床治愈晚期實體瘤的希望。
最后,來自上海普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宗鴻亮博士梳理了NK、CIK、CAR-T、TCR-T及TIL等過繼性細胞治療在肉瘤中的研究現狀,分析了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障礙以及應對策略,在肉瘤領域,分別針對HER2和AXL的CAR-T細胞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本次“免疫治療-從黎明到日出”分論壇中,多名專家學者就肉瘤免疫治療的新技術、新研究、新方法,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把真實病例和最前沿的研究進展呈現給了各位,與我們一起展望了軟組織肉瘤免疫治療的新希望、新未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