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甲雙胍在20世紀70年代在加拿大獲得批準,1994年在美國獲得批準。逐漸成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主要藥物。由于其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無低血糖癥,目前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令人興奮的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二甲雙胍除了對血糖的影響外,還被證明可以減輕體重,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把二甲雙胍當成減肥藥來吃呢?
-
在FDA批準二甲雙胍時,初步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對體重的影響不大。后續的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以減輕糖尿病人的體重。最大的研究是美國的糖尿病預防研究項目(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該研究表明,二甲雙胍的使用在三年內使糖尿病發病率降低了31%。后續研究發現隨機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平均體重減輕2.1千克。高依從性患者在2年的隨訪中體重平均減少3.5%,延長隨訪發現腰圍也受到了影響。結果提示,除了輕微的胃腸道副作用外,與二甲雙胍相關的體重減輕是持續和安全的,但強烈依賴于參與者的依從性。
-
二甲雙胍可以預防體重增加,已在多種疾病過程中被發現。治療精神病和情緒障礙的藥物常常導致代謝改變,包括體重增加和高血糖。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同時使用二甲雙胍可以使BMI和胰島素抵抗顯著降低,但空腹血糖沒有降低。
-
胰島素有脂質合成代謝作用,是促肥胖的,也導致預防低血糖發作的代償性飲食。在胰島素治療開始后繼續使用二甲雙胍與停用二甲雙胍相比,二甲雙胍可以防止胰島素誘導的體重增加。
-
也有證據表明,因為二甲雙胍會有胃腸道副作用而影響食欲,與二甲雙胍相關的體重變化更可能是由于熱量攝入減少而不是能量消耗增加。二甲雙胍可以誘導乳酸產生和輕度代謝性酸中毒,可能導致腹瀉、腹脹和胃腸道不適,引起食欲抑制。在二甲雙胍治療中也發現腸道5-羥色胺濃度上調,過量的5-羥色胺局部分泌可能導致一些胃腸道不耐受癥狀。另外味覺障礙是二甲雙胍的常見副作用,口咽部二甲雙胍濃度引起的藥味、苦味或金屬味也可能是抑制食欲的原因。
-
二甲雙胍可增加促腸促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厭食激素肽的分泌,改變膽汁酸吸收影響抑制食欲的神經肽的分泌,可能通過腸腦反射來影響食欲。另外,二甲雙胍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引起海馬旁回、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和梭形回的代謝降低,這些區域可能改變大腦的食物反饋聯系。二甲雙胍對下丘腦的影響也有報道,側腦室注射二甲雙胍可通過降低大鼠下丘腦促食欲神經肽的表達來減少食物攝入。二甲雙胍還可以影響瘦素受體的表達,降低下丘腦瘦素抵抗。二甲雙胍對新陳代謝和食欲的復雜影響,總體上刺激了體重減輕。
-
FDA尚未批準二甲雙胍作為減肥藥。《2015年內分泌學會肥胖藥理學實踐指南》不建議對無糖尿病等代謝并發癥的肥胖患者使用二甲雙胍作為單一療法。2016年美國內分泌學會肥胖管理指南建議對有糖尿病前期或胰島素不耐受證據但對生活方式或其他減肥藥物無反應的肥胖患者使用二甲雙胍。目前二甲雙胍還不能正式作為一種專門用于減肥的藥物,但經常用于代謝并發癥高風險患者和不耐受其他干預措施的患者。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