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王女士,因為雨天路滑不慎摔倒,很快出現右上臂疼痛、活動障礙,醫院急診X線提示右側肱骨外科頸骨折。她為什么跌倒后這么容易骨折呢?
原來她年紀輕輕就患有骨質疏松癥,因為跌倒而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
一、為何年輕人也會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大致分三種類型:老年性骨質疏松、女性絕經后的骨質疏松,以及特殊疾病引起的骨質疏松。
你知道嗎?不少中青年人群也是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之一。很多年輕人喜歡宅,缺少陽光照射。有些年輕人長期不動,導致骨量減少,引起廢用性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危害巨大,會導致全身疼痛,以腰背疼痛為主,身高變矮、駝背,甚至嚴重骨折(脊柱、髖部、腕部、肱骨)。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主題為“骨量早篩查,骨折早預防”。骨質疏松要從年輕時開始預防。
對于骨質疏松,很多中國人第一反應就是“缺鈣”,認為補補鈣就好了,這種想法低估了骨質疏松的危險性,其實吃點鈣片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骨質疏松問題。
一、哪六大人群要注意易患骨質疏松?
(1) 、具有不明原因慢性腰背疼痛的50歲以上女性和65歲以上男性;
(2) 、存在多種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者,如高齡、吸煙、長期臥床、制動等;
(3) 、雙側卵巢切除術后、45歲之前自然停經女性;
(4)、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5)、有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6) 、具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病史者:包括風濕免疫性疾病、胃腸道疾病、性腺功能減退癥等多種內分泌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慢性腎病及心肺疾病等。
二、一定要警惕藥源性骨質疏松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藥物被發現可以導致骨量丟失和骨折,引起藥源性骨質疏松,如糖皮質激素、抗凝藥、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質子泵抑制劑、抗癲癇藥物、芳香化酶抑制劑、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和過量甲狀腺激素等。
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是否有逐漸加重的腰背痛、關節痛或活動受限,一旦發現應及時就診,并調整藥物的用法及用量,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三、怎樣確診骨質疏松癥?
(1)、雙能 X 線吸收儀(DXA)測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質疏松癥診斷指標。
(2)、對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一旦影像學檢查如X 線片、 CT、 MRI 和骨掃描,有明確的脆性骨折征象,無論骨密度結果是否達到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即可診斷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性骨折;
(3)、在發生脆性骨折之前,診斷骨質疏松的主要依據是骨密度「BMD」測量結果。
四、預防骨質疏松的方法
(1)、飲食補充:攝入富含鈣質、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含鈣豐富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芝麻醬等。食物中最好的維生素D的來源為雞蛋,魚類和強化奶;
(2)、建議進行規律的負重及肌肉力量練習,以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如果已經存在骨質減少,應該按照醫囑或者說明書積極補鈣;
(3)、調整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盡量避免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4)、增加戶外運動,適當增加日曬。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可使皮膚維生素D原轉換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建議平均每天至少接受20分鐘的日光照射。
注意:防曬霜、遮陽傘、隔著玻璃曬太陽都會影響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使得患骨質疏松的幾率增大。適當的活動有利于成骨細胞活動,減緩骨質疏松的出現。
五、骨質疏松癥怎么治療?
(1)、骨健康基本補充劑治療
鈣劑和維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基本藥物。成人推薦攝入量為每日 800 mg 元素鈣,50 歲及以上女性推薦攝入量為每日 1200 mg。維生素 D3 推薦攝入量為每日 600 IU,當用于骨質疏松癥防治時,推薦劑量為每日 1000~2000 IU。
(2)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
抗骨質疏松藥物的療程應個性化,所有治療應至少堅持 1 年,且在最初 3 ~ 5 年的治療期后,應全面評估患者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