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平均每76秒就有1人確診乳腺癌,乳腺癌已成為全球新診斷人數最多的癌癥,是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殺手”。乳腺癌的群體基數正在迅速擴大,那些正在經受癌癥痛苦女性們會如何與癌癥抗爭?
本期我們專門整理了確診乳腺癌后,覓友們需要及早了解的10個問題,以便大家快速度過這個最初的“焦慮期”,盡快進入治療狀態,及早治愈!
乳腺癌可以治愈嗎?
大多人確診為乳腺癌后,首先會考慮的是這個癌癥是否可以治愈。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很難回答。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治療方案和目的也各有不同。比如,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通過手術和全身輔助治療,治愈率可以達到90%以上,但是對于已進入晚期的乳腺癌患者來說,治愈的難度較大,因此,治療目的多為延長壽命[1]。
總的來說,確診乳腺癌后,覓友們不要輕易相信偏方、祖傳秘方,或懼怕手術,害怕放療和化療,應仔細聽醫生的講解,了解治療的目的是治愈還是延長壽命,并根據自身的腫瘤位置和轉移情況,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
我的癌癥是什么分期分型?
確診乳腺癌后,覓友們還需要了解自己體內腫瘤的病理分期分型情況,因為這些可以直接決定覓友們該選擇何種治療方式以及治療持續時間。
目前,乳腺癌的分型主要有這3種:
1.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一般指的是乳腺癌為雌激素受體(ER)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或者HER-2為陰性。這類型的乳腺癌發展最緩慢,但確實最常見的一類,它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
2.HER-2陽性乳腺癌:這類型的乳腺癌比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生長更快,也更容易轉移,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通常是化療+HER2靶向藥治療+內分泌治療;
3.三陰性乳腺癌:這類腫瘤最少見,但卻是最難治的一類,特點是ER、PR、HER-2三項指標均陰性,治療方案多為化療。
該選擇什么治療方案?
治療乳腺癌的方法不止一種。目前,乳腺癌的常見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靶向治療和姑息性治療等。
其中,早期乳腺癌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晚期多采用姑息性治療方法;存在孕激素或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多采用內分泌治療;化療則是臨床治療各期乳腺癌患者的常用方法,不但能使患者生存時間延長,而且對治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該選擇何種治療方法,醫生會綜合考慮患者的癌細胞的分型、分期,以及患者的體質情況,列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供患者選擇。而及早了解乳腺癌的治療方法,有助于覓友們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
是否有必要多問幾個醫生的建議?
“早發現、早治療”是抗癌的總原則,其中,這個“早治療”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治療方案一定是最適合患者的。患癌是件大事,癌癥確診初期,如果沒有選對適合的治療方案,那么很可能無法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個治療方案呢?為什么適合?又為什么不適合?想要知道這個一連串疑問的答案,可能除了自己盡可能多的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關于疾病和治療的信息之外,就是通過尋求多個醫生的建議了。
所以,如果無法確定當前的治療方案是否適合自己,不妨多問幾個醫生的建議,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案,對治療的風險和副作用也會有個大概認知。
治療需要花多少錢?
醫保能報銷嗎?
關于乳腺腫瘤的治療費用問題,其實,不同地區、不同的腫瘤醫院,收費標準也會大相徑庭。具體覓友可以通過當地醫院進行了解。不過建議覓友,不要只知道考慮治療費用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應該關心怎樣才能治療好,怎樣才能恢復健康的問題。
而且,大家也不要確診癌癥后,覺得醫藥費貴就不繼續接受治療。目前多種抗癌藥物比如曲妥珠單抗(靶向藥)、氟維司群(卵巢抑制劑)等,已被納入醫保范圍,藥物費用大大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乳腺癌家庭的經濟壓力。
不過,對于家庭情況較為困難的患者來說,巨額的醫藥費可能仍舊負擔不起,那么也可以考慮購入商業醫療險,一般沒有遠處轉移或者分期為0~1期的患者,還是可以投保的,具體覓友可以在官方渠道了解。
治療會不會有副作用?
任何治療方法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副反應。比如,乳腺癌放療期間容易造成皮膚損傷,出現干燥、發癢、紅斑等情況;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肝腎損傷、脫發、惡心等;長期的內分泌治療常常會使患者出現多汗、陰道干燥、失眠、骨痛等副反應。
不過,絕大多數毒副反應都是可以耐受的,而且隨著治療的停止,這些毒副反應也會慢慢地消失,大家不必過于恐慌。而且,每位患者的體質都不一樣,所以同一種疾病、同一種藥物,毒副反應也有所差異
治療后還能懷孕嗎?
可以懷孕,但在化療、放療和內分泌治療期間,患者應該避免懷孕[2]。另外,對于有生育需求的乳腺癌患者,為降低不孕的風險,應該在診斷后盡早與醫生充分溝通有關治療對患者生育能力影響的問題,并選擇保護卵巢的治療方式。
具體懷孕時間,根據美國癌癥協會的建議,乳腺癌患者在治療結束后,2年內復發的風險比較大,最好2年后再嘗試懷孕[3]。
對于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一般建議5年后,也就是內分泌治療結束后再考慮懷孕。如果這段期間想懷孕,應停止激素治療至少2年再懷孕,等妊娠結束后應再次接受治療。
另外,覓友也無需過于擔心治療結束后懷孕會不會導致癌癥復發。因為,目前并沒有證據證明懷孕會增加乳腺癌的復發風險,反而有一些研究發現,懷孕可引起母親免疫增強,從而殺傷乳腺癌細胞[3]。
需要改變飲食或者生活方式嗎?
飲食、不良生活習慣都是誘發乳腺癌的重要因素。因此,乳腺癌確診后除了在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之外,患者的飲食和生活上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才能增強免疫力,提高與癌癥對抗的能力。
比如,飲食上應多食水果、新鮮蔬菜及高蛋白的食物,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忌暴飲暴食,少吃油煎炸和燒烤食品、腌制品等;生活上,應嚴格戒煙,盡可能少飲酒,多運動。運動不僅可以降低肥胖風險、增強免疫,還有助于降低癌癥治療帶來的疼痛。不過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治療后會不會復發?
大部分乳腺癌終身存在復發風險。復發常出現于治療后五年內,尤其是1~3年內風險最高,乳腺癌一旦出現復發或轉移,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甚至可能直接威脅患者生命[4]。
因此,這段時間內的定期復診非常重要。一般距離治療結束的時間越近,復診間隔的時間應該越短。臨床的建議是術后2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3~5年內應半年復查一次,5年后每年復查一次。
如果復查期間一旦出現無法常規原因解釋的不適癥狀時,比如頭暈、頭痛、惡心、胸悶、咳嗽、咳血、發熱等,或者摸到乳房局部出現腫大或者腫塊,腋窩處出現多個結節等,應及早就醫,排除復發可能。
我還能活多久?
幾乎所有腫瘤患者,特別是晚期腫瘤患者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我還能活多久?
癌癥是一種會蔓延的全身性疾病,能夠影響患者的生存期,但我們不能一口否定“患癌后就一定活不久”。實際上,同一癌種、不同患者的生存期都存在很大差別。
而決定患者能否長期生存、生存多久的重要因素,除了醫生的治療,患者的年齡、體能狀態、分期,以及患者的就診及時不及時,配合不配合后續治療等因素也有關。
總之,關于“能活多久“這個話題,可以了解,但不建議覓友過多關注,更不能因此停止治療。病魔正在虎視眈眈,我們更需要振作起來,與病魔斗爭到底!即便最后無法將腫瘤完全消滅,但我們依然能夠爭取到“帶瘤長期生存”的機會。
— END —
很多人在確診癌癥后都會驚慌、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也不知道該從哪開始準備治療、需要注意什么。希望看完這篇科普文章后,能幫助大家在接下來的抗癌中少走彎路!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資料:
[1] 趙衛.“三早”乳腺癌 九成可治愈[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17(09):34-35.
[2]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Guide lines Version1[S]USA:NCCN,2014.
[3] 王竹,呂青,王艷萍,陳潔.乳腺癌患者治療后妊娠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5,44(19):2688-2691.
[4] 吳志.揪出乳腺癌的復發“禍根”[J].健康生活,2021(03):3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