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曾經有這樣感動中國的一位好醫生,投身杏林56年,救死扶傷,幫助了上萬名患者,幾乎每臺手術都是精品,不拿病人一個紅包,心系患者,遺憾的是,他被胃癌奪走了生命。
他就是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主任華益慰,人民的好醫生,2006年感動中國的獲得者。
圖源網絡
一、外科專家患癌離世,聽聽他的感悟
1、確診胃癌晚期,一個月做8次化療
1998年,華益慰退休。以他的名望本來有更多的機會,但他還是選擇堅守醫院臨床工作一線。年過七旬的他,仍然每年堅持做100臺手術,有的一做就是十幾個小時。直到2006年,他因身體不適去做檢查,被初步診斷出胃癌。
華益慰的胃癌發現時,已是晚期。在進行完他從醫56年最后一臺手術,他開始接受常規治療(全胃切除)。術后,華益慰反流情況嚴重,食道灼燒得發疼,耳咽管也刺激得火辣辣般疼痛。痛苦尚未結束,華益慰又接受了化療。一個月8次化療!每一次結束都伴著惡心、嘔吐。
2、接受手術,發出沉痛感悟
不久,華益慰又安排了第二次手術,結果腹腔感染嚴重,手術宣告失敗。看到華益慰痛苦面容,同事們都不忍,而他卻表現得平靜,總帶著笑容。
“我從前做過這么多臺手術,沒有哪一次可以切身體會到病人的痛苦。從沒想到情況這么嚴重,沒想到病人會這么痛苦。全切手術帶來的后續問題太多了,以后胃切除,哪怕留一點胃,都比全切強,病人也不會這么痛苦。”
華益慰還把自己當成一本“活教材”,希望在他死后,可以進行尸體解剖,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好給后人積累一點經驗。抗癌一年,73歲的華益慰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胃癌晚期的手術讓華益慰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現在很多醫生也在反思,胃癌晚期不應該盲目手術,以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二、瑞金院長呼吁:晚期胃癌別盲目開刀,開一個死一個
朱正綱,上海瑞金醫院院長,也是我國胃癌診治專家。按照現在普遍認識,手術切除是胃癌患者最后的希望,而朱正綱卻反其道而行。
“我們對中晚期胃癌認識已經落后了。老一輩常用先開刀把腫瘤主體切除,再化療、化療那周圍殘留的癌細胞清理掉。學術上稱其為‘去腫瘤負荷手術’。走到今天,這種觀念已深植入大小醫院,一看是胃癌晚期,一開一個準。可怖的是,這些患者跟蹤一年后,大多很快就復發,且生存期很短。”
朱正綱開始去“攔刀”,“開一個,死一個,這種療法需要重新審視了。”
中國大部分的癌癥晚期病人開刀后都活不過一年,朱正綱認為與癌細胞特性及治療方式有關。
“晚期癌細胞擴散能力非常強,轉移灶往往難以控制,在手術打擊之下,腫瘤自身免疫系統受到刺激,引起它們更強烈的反噬——瘤細胞加速增殖。這也是為何晚期胃癌患者在手術后很容易復發,且來勢洶洶。”
在西醫的反思下,新的概念被提出:“轉化治療”。該療法認為,晚期胃癌并非不能手術,而是在腫瘤手術前,先把病灶控制好,把病灶縮小甚至消除。把腫瘤先“轉化”,再開刀。
三、早發現好治療,別再拖到晚期
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報告(2017年)顯示,中國胃癌發病人數與死亡人數皆排在全球首位,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仍較低。
為什么中國胃癌患者死亡率這么高?因為75%以上胃癌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已是進展期。胃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想要提高生存率,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早期癥狀: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飽脹不適、隱痛、反酸等消化道異常癥狀。
進展期癥狀:近期表現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常伴有噯氣、反酸、嘔吐等;出現原因不明的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出現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常見便血、嘔血等。
鑒于胃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癥狀與胃腸潰瘍等類似,建議40歲后人群,不管有沒有癥狀,都應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早期發現上消化道癌的關鍵,通過早診斷,就可能在早期干預腫瘤發展,防止癌細胞進一步惡化,治愈效果大幅降低。
參考資料:
[1] 《【夜讀】百年百事(86)當高超醫術和高尚人格完美結合》.東風快遞.2021-07-27
[2] 《晚期胃癌怎么治?讓這位“以身擋刀”的醫生告訴你!》.文匯報.2016-05-25
[3] 《早期胃癌真的完全沒有癥狀嗎?》.人衛健康.2020-08-1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